北京经开区打造征地流程全市标杆
创新征地流程、优化项目管理、提升行政效率……2024年,北京经开区在土地征收工作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年完成18个征地项目,涉及土地面积290公顷,项目数量和面积均创历史新高,不仅稳居全市前列,更在程序改革上树立了全市标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工作手册 清晰高效服务企业
“征地程序如何这么快?”近期,多个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走进经开区,学习经开区在征地工作中的独特方法。学习交流过程中,大家纷纷发出以上疑问。“我们可以说是全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经开区开发建设局自然资源征收保护处负责人说。
“自2019年新的土地管理法施行以来,北京市鼓励各区改革创新,规范审查流程,压缩征地时间。根据经开区实际情况,我们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不断完善具有亦庄特色的工作制度,深入研究政策、优化工作流程、巩固工作成果,成功打造出高效、透明、规范的征地工作体系,为经开区扩区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提供坚强有力的土地资源要素保障。”该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经开区陆续制定了征地审查管理办法、工作手册,明确每个环节的要件清单、审查要点和办理时限,建立内部会商工作机制,研究处理特殊疑难问题;制作审查报批材料清单告知书,确定项目专属对接人,为企业提供清晰、高效的服务,实现了“让企业少跑路,只跑一次”的目标。
目前,经开区征地工作手册与工作流程已被市规自委征地审批制度改革方案采纳借鉴。
创新工作办法 大幅缩短批复时间
“对内对外”双管齐下,创新工作办法且常规化运用。经开区土地征收工作越干越有信心。自2020年承权土地管理职能以来,经开区征地项目数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0年完成4个项目,2021年完成5个,2022年达到13个,2023年增至17个,在2024年完成的18个项目中,包括亦庄火车站站前广场、马智地区市政道路等重点项目,为亦庄新城支柱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小米汽车工厂二期项目于2024年7月在经开区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三季度投产。该项目作为经开区高效征地的典型案例,部分地块从启动征地到拿到用地批复仅用时63天。对用地企业来说,早一天征地,就能早一天拿地开工投产,可以最大限度节省企业时间成本、经济成本。
据了解,征地审查前期工作包含项目规划与立项、发布征收土地预公告、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组织听证等内容。在明确征地需求后,经开区开发建设局“提前对接”,指导企业梳理从申请项目到完成组卷材料的关键工作,明确审查要件要点;“主动服务”,协调有关部门为企业搭建沟通桥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这种“提前对接、主动服务”的模式,不仅提高了项目推进效率,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
2024年,经开区在征地流程改革方面通过优化行政程序、压减办事时限,还创新推出了“取得立项、征地预公告、补偿安置公告”无缝衔接、压茬推进的工作方法,不仅将项目立项到用地批复的时间大幅缩短,还被纳入北京市征地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即将从“亦庄经验”升级为“全市标准”。
持续创新摸索 树立全市标杆
经过摸索、创新,2020年以来,经开区共计完成了57个征地项目,约920公顷土地征收;征地数量、面积呈持续增长态势,稳居全市前列。其中,2024年,经开区通过打造征地流程样板,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更在程序改革上树立了全市标杆。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经开区将聚焦两站一街、北京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马驹桥智造基地等区域,加快推进征地工作,保障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同时,继续优化征地流程,继续深化土地征收工作,坚持创新驱动、高效服务,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融媒体中心 刘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