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协同信访机制让“三角区”变“靓区”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许淑芳)“效率很高,不到两周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工资已经到账了,很感谢经开区相关部门!”……近来,北京经开区信访工作收获好评不断,“三角区”的事儿不盲目了,群众诉求解决效率大幅提升。
这些利好的转变还要从经开区又一“民生清单”项目——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说起。近年来,随着经开区承接60平方公里范围区级政府管理职能及225平方公里范围经济管理职能,伴随各领域管理事务的增加,需要处理的矛盾纠纷随之增加,尤其在涉及跨周边行政区的信访诉求处理方面,原有遗留问题与新生问题交织叠加,其中隐藏的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隐患不容忽视。“建立高效运转的‘三区’协同信访工作处理机制,提升信访案件解决效率刻不容缓。”经开区平安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没想到这么快,我们的问题不到两周就得到了解决。”刚刚解决了一块“心病”的张女士对经开区的办事效率竖起大拇指。
张女士是位于经开区与通州区相接处的招商臻珑府小区一业主,不久前在收房时发现户口落在通州,而不是落在经开区。因担心户籍影响后续房屋买卖、户口迁移、子女上学等问题,张女士就与其他业主一起提出诉求,希望户籍由博兴路派出所管理,社区由博兴街道管辖,解决子女在经开区上学等问题。
接到诉求后,经开区平安建设办公室第一时间着手处理,联系相关部门调查事件背景,发现其中牵扯到多区行政管理变更的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通过发挥‘三区’协同作用,首先确定了主责部门,然后协调大兴、通州公安机关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信访接待、政策解答、现场处置等工作。”经开区平安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市级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大兴、通州等各相关部门积极履职、通力配合,不到两周时间,张女士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户籍归属等信访诉求得到圆满解决。
“工资已经到账了,太感谢你们了!”收到工资到账提醒的农民工王先生,近日特意打电话向经开区相关部门表示感谢。
不久前,经开区陆续收到几批农民工的来访诉求,反映区内某工程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达950万元。“首次接到诉求的第一时间,我们就通过‘三区’协同工作群确认了主责部门,该项目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属于通州区劳动监察职责范围,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配合责任单位协调项目方。”上述负责人介绍说。
由于该问题涉及两区协调配合,市人社局、住建委、劳动监察总队组织通州区劳动监察大队、经开区相关部门等到项目现场召开协调会,后经开区又组织各部门进一步协调处理,最终公司方与农民工达成一致意见,并陆续补齐了拖欠的工资。“其实我们也不知道该找谁,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经开区,没想到能这么顺利解决,在这里工作很安心。”王先生说。
据了解,在“三区”协同机制的推动下,经开区已与大兴、通州两区信访工作人员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与机制,共同讨论涉及跨区信访问题解决事宜,找准主责部门,协同配合,让“三角区”的事儿不盲目,让“三区”信访人看到协同治理带来的信访事项快速解决的益处。“以前像这种‘三角区’的事儿,不知道该找谁,现在找谁都能解决。”张女士微笑着说。
“今后,我们还将在‘三区’信访工作协调机制基础上,加强与大兴区、通州区信访部门及其他治理主体的相互协商与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信访事件的高质高效化解。”经开区平安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也将持续深化“三区”平安建设协同,进一步加强与通州、大兴两区政法单位的调研走访和沟通交流,共同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疑难案事件的处置和矛盾纠纷的化解。调整完善以“1办6专项10个行业组3个联席会”为主体的平安开发区建设协调运行机制,完善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经开区政法工作机制,提升各项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织密筑牢区域安全稳定的防线,增强“三区”平安建设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维护经开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开发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