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人才服务

经开区多措并举打造高技能产业人才队伍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娜)青年骨干培养计划、柔性电源技术要点、领跑者计划、名师带徒……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赛迪)生产车间的展板和办公室墙上贴着密密麻麻的计划事项。近日,记者来到中冶赛迪“名师带徒”现场,生产车间研发实验室的几名职工正在盯着师傅郝亚川手中的一块电路板若有所思。据介绍,这是中冶赛迪生产车间的常态场景,而“名师带徒”也是北京经开区总工会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为企业发展打造创新人才库的一项举措。

“市场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冶赛迪工会主席刘金鑫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冶赛迪坚持以人为本,组建以劳动尤其是智力劳动创造价值的人才库,通过“名师带徒”的方式,打造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多年前,中冶赛迪成立了以干永革为领军人的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产品研发应用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加工创新、管理创新为目标,加快推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培养了年轻人才25人,并以年均完成3项创新成果、7项创新专利的进度,承担了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大型起重机变频器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19年,该工作室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刘金鑫说:“郝亚川就是从这个工作室走出来的。”

“名师带徒”活动的开展,在中冶赛迪内部营造了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良好氛围,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技术复合型人才,为创新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冶赛迪师徒传承打造企业创新人才库只是北京经开区激发产业工人研发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个缩影。经开区总工会围绕首都实体经济主力军、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功能定位,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核心,以培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抓手,广泛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

截至目前,经开区总工会已评选出90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其中24家获得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9家获得市级示范性命名,400项职工发明专利和28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得资金助推,17项创新成果被认定为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

“我们每年评选10家职工创新工作室,每家分两年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目前正在开展2022年评选工作。同时,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专利、名师带徒和项目助推计划,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及应用。”经开区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经开区总工会将借助评选先进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教育培训平台等,把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与劳动竞赛、技能比武、职工业务轮训、技能培训等紧密结合,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操作流程、技术瓶颈等组织开展各项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产业工人科技创新助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