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中医专家建议这样“养正气”
中医药可以防治流感吗?中西药能并用吗?流感季居家该怎么选药、备药?正值流感高发时期,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为大家答疑解惑。
1、中医药可以用来防治流感吗?该怎么对症选药?
刘清泉:中医的角度来看,流感是一个外感病,属于与瘟疫有一定关系的外感热病。不论是在临床研究中,还是在既往历史文献中,中医药治疗流感,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在退热方面,与常规的西药退热药相比,中药可能相对缓慢一点,但它更为持久,退下来后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会明显减少。对于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身体不适症状,中药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目前中成药类的感冒药,包括金花清感、连花清瘟等,对于流感都是很有效的治疗手段。
另外,北京的流感往往有“寒包火”的中医临床特征。治疗风热感冒的药物既能够解“表”——有效缓解症状,又能够清除“里热”,明显降低发生重症的风险。从预防的角度也是稳定、有效方式。
2、流感高发季,居家应该常备哪些药品?
刘清泉:严格来说,没得感冒无需备感冒药,更不要囤药。家里如果有老人孩子,可以准备一点常备药,比如治疗感冒的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数量不用很多,没有必要。
家里可以常备退热药物,对于高烧不退的情况,应该及时对症用药。提醒大家:退热药不能乱用。高烧时自行反复用药,容易出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过分使用退热药后大量出汗,可能会出现休克等情况。
一般来说,用药后经过20小时至48小时还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建议赶快到医院就诊。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及时就医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持续高热(超过39摄氏度)20小时不退,并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也别想着在家“顶一顶”了,要及时就医、及早用药治疗。
3、有些人使用中药后会出现呕吐、大汗的情况,正常吗?
刘清泉:因为中药味苦,有特殊气味,有些病人吃了以后可能会出现呕吐和出汗等情况。这都是药效的反应,我认为也是一种“驱邪”的表现。这时候不要急,稍微喝一点米汤,温的米汤可以保护胃黏膜。呕吐过后,病人的体温会逐渐下降,症状也会相应减轻。
当然,如果呕吐得非常严重,那可能是出现了别的问题,还是得及时就医。
4、防治流感的过程中,中药和西药可以并用吗?
刘清泉:各种研究表明,中药、中成药物和解热、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是相得益彰的。对于抗病毒类的药物与中药的并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没有显示出不良反应。中西药互相配合,既能解除病症,也能缩短病程。
需要注意的是,各类药物的使用要遵医嘱、按药品说明进行,避免过度用药或重复用药对身体带来损害。
5、对于老年人防治流感,有哪些健康提示?
刘清泉:对于流感,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它,细节上重视它。对于老年人、慢性病人,它确实有引起肺炎、重症的可能性。
老年人感染流感千万不能“硬扛”,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用药,快速阻断、拦截病情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是感染病毒的高风险场所,买菜、购物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到家要做好手清洁,这样我们染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年轻人要多关注、关爱家中老人,如出现症状及时带老人看病。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清淡、营养的饮食。天气转暖,可以适当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加房间通风,提高免疫力。
6、居家过程中有哪些较为推荐的非药物疗法,可达到预防、治疗和缓解症状的效果?
刘清泉:对于成人和孩子来说,刮痧是较为不错的退热、缓解症状的方法。一些推拿治疗,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也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说,流感是“病在太阳”,我们可以沿着督脉进行推拿、刮痧,能够很好地缓解临床症状,可以在家庭里实施操作。
7、从中医的角度,预防流感应该怎么做?
刘清泉:中医防疾有两个特点:“养正气”“避毒气”。
所谓“养正气”,就是培养抵抗力。首先,这个时段不能过分消耗体力。要做到生活规律,不要熬夜、不规律饮食。
其次,目前冬春交替,寒冷季节,北方有“贴秋膘”“冬日进补”等习俗。这使得我们体内产生了“热邪”,积热内停。春季到来,我们要少吃温热食物,清淡饮食。如果“内火”重,可以在医生建议下用一点清热泻火的药物。
另外,接种疫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养正气”的手段。
要想“避毒气”就要保持房间的空气畅通,注意开窗通风。尤其是在相对密闭的教室、办公室等场所,更要注意。对于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要加强锻炼。
此外,在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要注意戴好口罩,出现了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更要自觉戴上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流感患者要自觉居家,注意休息。
回到家中要注意手卫生,不要用不洁的手触碰眼、口、鼻。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