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权威解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关键数字解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省区市各级党委政府党政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新的征程上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努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解读之一

  五个“庄严宣告”,习近平这篇讲话特别“燃”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用五个“庄严宣告”,豪迈宣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无比光明的前景。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无比的自信。

  “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洪亮的声音响彻繁花似锦的天安门广场,响彻祖国的千山万水,传向全世界。

  紧接着,习近平用四个“庄严宣告”高度概括党的百年风雨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党率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奋斗的百年,是天翻地覆的百年,是中华民族最了不起的百年。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

  习近平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讲话中以“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阐述了九方面的历史经验,以及“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的九方面内容,这些正是五个“庄严宣告”所蕴含的历史启示。

  习近平在阐释这五个“庄严宣告”时,用了“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等词语,概括了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它们昭示的,正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一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五个“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光芒四射的壮丽篇章;五个“庄严宣告”所宣示的历史启示,充满着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是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璀璨未来的闪亮航标。

  解读之二

  32个字,习近平这样概括党的精神之源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在这个特别重要的时间坐标上,习近平多次提到伟大建党精神,他说:“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用32字作出概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这32字,凝结着百年奋斗的伟大品格。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

  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

  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

  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

  凭的是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凭的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

  这32字,砥砺着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

  1921—2021。

  百年须臾,天翻地覆。

  在这短短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

  一百年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百年风华,初心依旧。

  这32字,昭示着百年奋斗未有穷期。

  5年前,习近平在引用毛泽东同志关于“赶考”的话时说,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

  现在,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

  新征程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

  新征程上,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需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为民情怀。

  ……

  新征程上,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强调,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此时此刻,重温恩格斯的这句名言,意味更加隽永悠长。

  解读之三

  86次提“人民”!习近平这篇讲话饱含深情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结束时,他用“伟大、光荣、英雄”三个词,热情赞颂中国人民。

  七千余字的讲话全文,“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

  时光追溯到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也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赞颂:“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两个重大而庄严的时刻,两篇意义非凡的讲话,习近平都以“中国人民万岁”结尾,这足以凸显“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共产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

  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彻底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面貌。

  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党的百年庆典,有一特殊的设计。从空中俯瞰,整个天安门广场的布置被设计成一艘破浪前行的历史航船。这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历经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构成这艘历史航船的主体是人民,而这艘中国巍巍巨轮承载的亦是人民。

  我们党如何保持和人民的鱼水情深?总书记指出,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习近平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在讲话中号召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解读之四

  九个“必须”,习近平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一部百年传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百年光辉历程,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他用九个“必须”,指引出“开创未来”的方向。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1921年7月,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的跨世纪航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百年传奇的起笔。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站在百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深情赞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回顾历史,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以九个“必须”,深刻总结百年奋斗经验启示,为“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九个“必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正是我们要从百年历史的“教科书”中汲取的营养:“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据新华社

  理论课

  在磨砺中更加成熟自信地开创未来

  我们党百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饱经磨难、历经风雨、敢于斗争,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实现自身发展、赢得人民信赖的奋斗史。回顾这一历程,深深感到我们党是一个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一个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党。党的奋斗历程深刻昭示,我们有强大的信心和底气,不怕任何困难险阻,没有什么坎能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握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就能保持与风险挑战作斗争的正确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就能掌握战胜风险挑战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坚定信仰信念,就能铸牢战胜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实践也一再证明,我们党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主要就是因为结合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获取战胜风险挑战的不竭力量。一百年来,我们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官兵与人民群众一起打土豪、分田地。解放战争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紧密结合,一起进行作战和土改,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此凝聚战胜风险挑战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必将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形成万众一心奔复兴的宏伟局面。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战胜风险挑战的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是我们百年来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成功经验。“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风险挑战面前,如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党的历史往往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坚持把党的历史作为必修课,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到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就会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强化战胜风险挑战的组织力量。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战胜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强化党的组织凝聚作用,汇聚了战胜风险挑战的磅礴力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强了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中流砥柱,从而使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更有条件和能力化解各种风险、力挽狂澜。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困难。越是改革发展、开拓创新的时候,越是面对困难挑战的时候,越要保持昂扬锐气,这不仅是寻求赶超跨越的矢志探索,也是一次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

  我们必须在顽强奋斗中激发勇气,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气,做到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志气,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心同德,保持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保持埋头苦干、坚忍不拔的工作毅力,保持开拓进取、奋力赶超的远大志气,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拼搏、去奋斗。必须在不懈奋斗中强化锐气,面对艰巨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战在先,不懈奋斗,敢作敢为,善作善为,在成绩面前不忘乎所以,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力量。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更多困难的磨砺中,我们的党必将变得更加先进、成熟和强大。(木子棋)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