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权威解读

百姓宣讲——见证亦庄速度

    大家好,我叫袁绍晨,来自SMC(中国)有限公司,(现任公司制造部次长、党总支宣传委员、工会第二工厂分会主席。)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见证亦庄速度
    SMC中国公司是日本SMC株式会社1994年投资建立的海外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和销售气动元件及相关服务,与平时我们使用的汽车、家电、机床、食品、包装、半导体及医疗设备制造等息息相关。我96年大学毕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SMC公司规模还很小,仅仅只是万源街旁几栋不起眼的生产楼。
    当时开发区刚刚建立还不久,入区企业屈指可数。周围许多地方还是一片农田,春天里能看到很多绿油油的农作物,除了几条主干路,其余都是土路,走在开发区里,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的家在大兴采育,离上班的地方有25公里,当时采育没有到亦庄的公交车,工作之初只能骑自行车上班。遇上逆风骑车,本来需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常常能骑上2个半小时。虽然很辛苦,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我相信坚持总能带来收获。
    当时,我们厂接到了一笔大额订单,由于当时的生产设备落后,要想完成生产任务只能靠人工时长的累积,每一名工人的工作压力都很大,领导找到我们几个年轻同志谈话,希望我们克服困难,住到单位附近,每天加班完成订单。于是我们这群年轻人在当时附近的隆盛场村租了一间东厢房。房子是四面水泥墙,没有顶棚,也没有暖气。俗话说:“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我们就这样一边加班加点完成生产任务,一边与北京冬天的冷气对抗,硬挺了一整个冬天,保质保量完成了公司的订单任务,获得了客户良好的口碑。
    回首当初我们和SMC公司的坚持,心里是酸涩的,但看到我们今天的发展,心里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的坚持没有白费,公司和开发区都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我们的路越走越宽!
    现在的开发区四车道、六车道、甚至十车道的马路四通八达,亦庄线轻轨也早已开通,写字楼鳞次栉比,商业区热闹繁华,入驻的中外知名企业更是数不胜数,还哪里有当初一点点土里土气的样子?我也从一工厂那几栋小楼来到了现在宏达中路的大片现代化厂区。现在的厂区正对着荣京东街地铁站,每天上下班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哪还有当年冷冷清清遍地农田的影子?可以说我们这一批人见证了企业和开发区的共同成长。
    2000年左右我被公司派往日本研修一年。老研修生告诫我们在日本要遵守秩序: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乘坐扶梯不要并排站——留一条通路给有急事的人,做好垃圾分类等,……研修生活不仅是技术的学习,更是意志品质和管理规范的学习,我们舍不得放弃一点学习时间,那年的春节我们是在课堂和车间度过的。我研修回来后,SMC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第二工厂投入使用,第三工厂(在顺义天竺出口加工区)和第四工厂相继建设,投产。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五千余人的规模,年产值接近30亿元人民币。万源街的第一工厂已经定位为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特注品工厂,量产工厂的产品70%~80%出口海外,每一件产品上都刻着“made  in China”, 亦庄制造的优质SMC气动产品不断提高着我国工业制造自动化的水平,也改变了老外对中国制造品质低劣的错误认识!
    20多年过去了,开发区从几平方公里的农田里起步,一跃而成为现在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而我,也从一个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了公司新产品的主要负责人,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贡献,未来我也将继续见证SMC和开发区新的辉煌!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