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聚焦

北京日报:北京亦庄 从稻麦阡陌到科创乐城(2019-09-23)

  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是研发和提供癌症治疗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企业,中国生产基地是其最新智能直线加速器的全球唯一生产地。

image006.jpg

  经开区是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举办地。今年8月,第五届世界机器人大会成功举行。

image008.jpg

  今年7月,经开区企业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

image010.jpg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992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破土奠基。两年后,经国务院批准,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首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北京东南向全世界打开。历经27年的发展建设,截至2018年,已有2万多家企业、其中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经开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800亿元,用北京0.35%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近20%的工业增加值,其综合发展水平在200多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4。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批准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并扩大区域范围从60平方公里到225平方公里,经开区肩负着新时代的职责与使命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战略引领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智城

  掌握前沿科技并迅速应用科技成果是变革生产方式、快速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上有源头,下有落地"为指导,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加强精准对接,让科技成果"找得到";着力优化服务环境,让科技成果"引得来";全力完善承载条件,让科技成果"落得下",为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出了可行可鉴的"亦庄模式"。不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智能制造等关键性、引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政府签约落地、孵化载体承接、企业自主对接"多方式推动下,世界上首架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在这里诞生,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在这里实现了零的突破,全国唯一IPv6根服务器工程中心以及全球最大的重组蛋白库在这里建成……今年上半年,研发新技术32项,完成新产品31项,申报国家级重大专项6项。8月,北京亦庄创新发布公布经开区5G产业生态正加速完善,现已建成并达到5G使用标准的基站超200个,年底前可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包含射频芯片、通信芯片、基站、检测认证、终端应用等5G全产业链在内的30家企业已入驻,未来将加快打造智慧产业和智能化信息服务,促进5G与相关行业深度融合。国际领先的创新环境吸引了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以及世界5G大会落户北京亦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聚集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3家,技术创新中心20个,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2项,万人实用发明专利拥有量350件,累计转化各类专利技术4万件。经开区每年设立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奖励和扶持领军人才。截至目前,拥有人才总量超过2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20名,留学海归人员超过3500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产业集群持续引聚高端智力资源,自主创新竞争力不断提升、深化。

  和谐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高品质的生态绿城

  今年5月,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开区作为全国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被列入试点范围。9月,经开区成为第一个通过专家评审的试点,正式进入试点方案实施阶段,进入"无废时间"。

  按照《实施方案》,经开区"无废城市"试点任务包括:促进园区绿色发展,打造绿色经济新坐标;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创新危险废物管理机制,提升综合利用水平;践行绿色生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经开区示范模式。

  经开区自成立以来便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业节能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是经开区发展践行的核心理念。2001年,经开区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2003年被命名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11年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8年成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绿色工业示范园区。

  经开区打造了高品质工业再生水处理生产线,铺成亚洲里程最长的橡胶路面,建成集文化、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环城绿道体系,搭建了"一廊一带,两主九副,水绿贯城"的生态结构,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打造现代时尚、特色鲜明的空间面貌。出门见绿,500米见园,1公里见水。经开区坚持追求人与自然的合谐发展,追求健康持续的绿色繁荣,是一座高品质、国际范、有内涵的魅力新城。

  融合共生

  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活力乐城

  "产城融合、职住均衡",建成自信、活力、一体化的城市综合服务体与国际品质生活就业圈是亦庄新城规划的重要目标。

  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构建了"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了"大交通"数据中心,实现车路协同,路运一体化,打造智能化管控与协同服务的智慧交通系统,全面提升了交通出行品质和运行效率。

  此外,经开区注重职住平衡建设,以"让在经开区工作的人在经开区住"为目标,分层供给、精准施策。初步形成了单身蓝领公寓、单身白领公寓、人才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定向销售商品房、专业园区配套租赁住房、普通商品房、高端商品房八类住房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区内职住平衡,让区内就业人员安居乐业创新发展。62%的产业人口共计16万人的居住问题在区内得到解决。

  通过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和市民服务三个维度,还构建起了行政办公、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六大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通过高效集约、分区分级、智慧引领的布局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化、智慧化发展。

  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等体系正在加速打造。据了解,经开区目前已完成和在建学校13所、幼儿园13所,其中不乏人大附中、十一学校、中芯幼儿园、耀华国际学校等优质办学办园主体,满足了高水平、多样化入学需求。引进同仁医院、东方医院等知名医院,建有各级医院共7家,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经开区还不断完善高品质多元化的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及文化生活服务体系,建有高档宾馆及经济型酒店近70家,大型商业综合体4家,影院剧场5家,每年组织专业演出60余场,承办和组织市区两级体育赛事30余场,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从当年阡陌纵横的农垦区到如今科技创新的孵化场,60平方公里到225平方公里,经开区不仅成长为北京经济的重要引擎,更是一座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高端产业新城。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