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星际荣耀零重空间联袂升空一箭多星 北京亦庄民企发射商业卫星(2018-08-06)
"10、9、8……3、2、1,点火!"指挥控制大厅屏幕上巨大的火箭拔地而起,冉冉上升,尾部喷着火焰,直刺苍穹。9月5日13时,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双曲线1Z固体亚轨道探空火箭成功发射,将3颗有效载荷送入亚轨道,民营航天企业首次在国家发射场完成商业发射,检验了航天产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
蹚出军民融合发展路子
"这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在意料之中!"星际荣耀负责人毛洪涛如此评价此次发射。毛洪涛说,火箭发射过程中,点火起飞、整流罩分离、星箭分离等关键点是挑战和考验。
据了解,此次发射的双曲线1Z火箭研制任务4月正式启动,火箭总体设计是在北京总部完成的,仿真实验在西安举行。火箭发射前,负责地面支持的人员提前进驻现场开展各项准备工作,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配合也非常好,摸索了民营航天企业在国家发射场开展发射任务的路子。
毛洪涛同时表示,"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到各级航天主管部门,对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都非常支持,这也说明军民融合发展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此次现场观摩火箭发射的还有星际荣耀的股东、客户代表和供应商代表,产业链条上的有关各方悉数到齐,也可以说是民营航天产业链上的一次拉练。
"产业链内有很多环节,能带动很多企业,比如我们的股东,投资了很多卫星公司,整个航天产业链条非常长,不可能只有一家企业,而是有很多竞争者争夺蛋糕的格局。"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接受采访时说。
有竞争就能更好地推动发展,实现提质增效,降低民营航天的成本。目前,国内对卫星的需求非常大,但SpaceX等外国企业现在还不被允许发射国内卫星,而另一方面,"国家队"的火箭发射以满足军方和政府需求为主,无暇顾及"更多",这反而为商业航天提供了最好的生长期。
在星际荣耀行政副总裁解放看来,构建市场化的平台有助于解决好成本管理、完善竞争机制,这也是未来产业是否能良性发展的前提。
"市场化的程度越高,将促使供应链企业研发质优价廉的零部件,火箭公司的成本也必然会进一步降低,卫星企业使用火箭运输的成本也会跟着降低一些,因为它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链条,加快卫星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解放说。
EREBUS-1卫星回家不容易
"EREBUS-1卫星发出的信号已经监测到了,搜寻小组正在赶往卫星落地区域。"9月5日下午3时许,在返回嘉峪关的车上,记者接到了零重空间总经理张北打来的电话。这标志着零重空间研制的3U立方星(立方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微小卫星,1U立方星体积为1000立方厘米)载荷EREBUS-1圆满完成了亚轨道分离、返回、回收着陆试验。
短短的时间内,EREBUS-1去太空转了一圈后,平安回家。完成了星箭分离、弹道载入、开伞着陆、地面搜寻四个阶段,开启国内微小卫星返回先河。
"卫星下来后没多久我们就监测到了信号。"测控工程师杨朕说,这也得益于研发团队在星体上配备的信号发射装置。为了熟悉环境,杨朕一周前就来到了卫星预测落点熟悉地形,为顺利回收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通信、导航、遥感是卫星传统的三大应用领域,而返回式卫星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卫星应用。由于返回技术很有难点,目前只有中、美、前苏联掌握着这项技术,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返回式卫星可以视为灵活的空间平台,将种子、生物样品等载荷带到太空再带回来。现在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卫星体积非常巨大且成本高昂,微小返回式卫星有着成本低、高灵活性的优点,可以填补这一领域的需求空白。更多、更小、更轻的卫星,是未来的发展目标。
"此次卫星回收试验成功,既拓展了全新的商业航天技术领域,又开辟了更广阔的商业航天应用领域。"张北向记者表示,这也是在当前军民融合大背景下,体制内外在商业航天领域开展的一次实质性合作。
从立项到上天仅用了3个月
据了解,EREBUS-1卫星从立项到上天只用了3个月时间,创造了零重空间卫星研发到应用的新纪录。
EREBUS-1卫星主要由电源系统、通信系统、测量系统、控制系统、减速装置、分离机构、回收着陆系统和地面搜寻系统构成。此次任务中,零重空间主要负责卫星平台、发射分离、弹道计算及其搜救系统的研制,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负责回收着陆系统的研制,星际荣耀负责搭载卫星。
"这次卫星回收试验实际上是把商业航天的业务流程走了一遍,速度确实是挺快的,这也说明国内的商业卫星业务在效率上是有保障的。"张北说。EREBUS-1卫星6月正式立项,月底完成方案设计,7月完成结构和电子系统研制,8月成功与航天科技集团508所提供的降落伞对接,完成整星组装和各项出厂验证试验。9月初,交付星际荣耀对接搭载,时间上非常紧凑。
零重空间不断加快研发进程,固化成果,使立方星产品化、模块化、快响应成为现实。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分析提供设计与选型、原型测试、正样件测试,再到卫星发射,提供卫星平台与地面服务,整个周期可控制在10个月左右。
今年2月,外形如鞋盒大小、重量4公斤、配备4K高清全景摄像头的国内首颗私人卫星已经上天了。零重空间是这颗名为"风马牛一号"的3U立方星研发成员单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