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更加奋发有为开创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总理李强亲赴经开区调研,对经开区发展充分肯定、寄予厚望。全区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紧紧围绕“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四区一阵地”定位,积极主动应对各方面不利因素,高精尖产业稳住基本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亦庄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首破千亿大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扛起首都实体经济主阵地光荣使命。
我们着力担重任,强主业,国家战略任务加快突破,四大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数实融合加速推进,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挂牌运营;着力强创新,增动能,国高新企业突破21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8家,获批全市唯一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着力抓改革,促开放,全市首推“一企一册”规划管家式审批服务,全市首创土地出让“带方案入市”,首席审批师等案例在全市、全国复制推广;着力促融合,惠民生,发布实施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十项行动,全覆盖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亦庄新城企业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有力提升。
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任务实现新突破
加快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双“1+1”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芯京城投产、长鑫集电一期满产,全国首个硅光工艺平台通线。集成电路专利池实现市场化运营,启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研学中心建设,IC World大会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推动华海清科、北方华创等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全面建设国家信创基地。出台国家信创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工信部五所基础软硬件验证测试平台等关键基础平台投入运行,北京国际开源社区揭牌,国家信息技术展示中心投用。信创园一期主体结构封顶。国产替代解决方案加速向八大关键领域延伸,产业链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速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完成3.0阶段首个100平方公里路侧数字基础设施及智慧专网建设,二期440平方公里向通州、顺义扩展。发布全球首个开源开放的智能网联操作系统智路OS。率先开放整车全无人商业化应用,实现大兴机场至经开区接驳测试。落地关键领域项目13个。
(二)聚焦高精尖产业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迈上新台阶
持续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发展。推动京东方B20项目开工建设,法液空大宗气站项目落地。提升小米电子产业规模,推动中兴高达等项目拓展业务领域。建设覆盖全市的城市级8K大屏播放矩阵,圆满完成各项重大直播转播任务。
大力推动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全力支持奔驰全新长轴距E级车下线、小米汽车工厂竣工试生产。建设信息安全实验室、整车无线通信实验室,整车自研芯片加速规模上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启动改建,首个氢能示范项目落地,布局以丰田电池为代表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
全面推进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发布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建设8平方公里核心集聚区。推动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落地,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北京服务站启用。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健康论坛、北京论坛等国际会议。一类创新药、三类医疗器械证获批上市数量全市领先。
加快推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突破发展。出台机器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举办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推进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地,引入小米、优必选等头部企业。推动SMC创新中心规划建设,支持亿滋食品获批全球“灯塔工厂”。
积极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启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推进1000P公共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建设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完成数字资产流通平台建设。加快奕斯伟等领军企业能级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年营收预计达5300亿元,居全市第二。
系统推动未来产业领航发展。谋划六大方面20个细分领域,统筹部署17个产业空间,制定出台氢能、元宇宙等5项专项政策。未来空间领域,打造“火箭大街”,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不断刷新国内外航天纪录。未来健康领域,与校企共建细胞治疗药物CDMO平台,打造细胞基因治疗特色产业园。
产业融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亦庄新城36.4平方公里产业功能区获批全市第一批两业融合示范区,7家企业获评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加快科文融合,北京元宇宙前沿技术体验中心应用场景升级。国际视听大会成功举办,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智慧融媒创新中心开园。
(三)聚焦创新驱动战略,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建设积蓄新动能
积极推进“三城一区”联动发展。制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实施方案,开展中关村亦庄园改革提升行动。与中科院全面合作,落地中科网威等项目,用好国科科仪转化平台。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超170项。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白菜心工程”,实现20项关键技术突破,完成18项关键工艺设备研发。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2家。制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十条”,加大创新孵化载体奖励力度,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建设。挂牌运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经开区法官工作站。
不断完善产业金融赋能体系。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首期规模100亿元引导基金,投资支持19个创新型企业。在全市率先出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北沪深三大交易所经开区服务基地,实现北交所上市企业“零突破”,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全市排名前三。
全面优化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出台“人才十条”2.0政策,探索多元化人才评定方式,设立10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企业稳定核心骨干6000余名。举办招聘会54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83家,新进站博士后同比增长58.1%。百万平米国际人才社区一期主体结构完工。多方筹措1万套保租房。
(四)聚焦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新活力
“两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在全市率先落地“两区”建设暨外资外贸服务专区,推进涉外审批“一件事”集成服务落地,累积形成90余项制度创新案例。出台支持外商投资“2+X”政策,挂牌德国等三个海外招商代表处,推动酷睿程等企业落地,支持小马智行等再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
“放管服”改革按下“快进键”。“大型活动一件事”场景率先落地,“一业一证”、综合许可定制化服务持续升级,推动研发型企业一体化综合监管,京东F1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强化告知承诺制改革,集中供地类项目规划许可100%落地应用。42个事项9类证照免提交。
营商环境优化树立新样板。全面落实北京市6.0版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示范区建设。亦城客厅实现“一站式”办理。全年出台惠企政策28项,推进22个政策118个事项兑现。强化土地高效利用,土地分层供应、混合用地挂牌等全市示范。出台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和工业用地更新细则。盘活产业空间130公顷。
产业组织体系提升竞争力。组建产业专班,构建大招商体系。整合“亦企服务港”资源,建立两区八镇“一盘棋”协同招商,搭建数字营商平台,强化全过程服务。
国资国企改革激发新动能。出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改革提升实施意见,优化考核分配机制,强化产权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
(五)聚焦共建共治共享,区域协同发展开拓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育新机。制定协同发展工作要点,与天津武清东丽,河北廊坊唐山开展合作。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指标体系,召开供需对接会。与天津经开区继续扩大“同事同标”及通办事项。开通经开区至廊坊市定制快巴。
“三区”协同发展聚合力。编制协同发展任务清单,创新投资管理机制,出台属地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八镇作为实施主体建设23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台湖、瀛海、长子营围绕土地上市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马驹桥、亦庄、旧宫、青云店、采育,全力做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保障。
对口支援工作强带动。落实京蒙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新疆等任务,组织20余家企业赴疆开展合作。与十堰、岳阳等国家级经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与平谷结对协作,全力支持房山、门头沟灾后重建和长远发展。
(六)加快推动产城融合,新城建设展现新面貌
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严格落实亦庄新城规划,推进核心区控规实施评估。经海九路等主干道、马驹桥老桥、文昌大道跨凉水河桥实现通车,马驹桥智造基地骨干路网基本成型,市郊铁路亦庄线手续加快推进。亦庄500千伏变电站开工,柴务220千伏变电站建成发电。金桥污水处理厂和高品质再生水厂运营。
高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碳中和示范试点,实现碳减排6500吨。新增3个绿色建筑二星级改造项目。实施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打造首款碳中和产品。新增分布式光伏备案项目数量、容量同比均超50%,绿电交易同比增长超5倍。
高强度狠抓生态环境提升。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重点碳排放单位履约完成率100%。全面推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PM2.5累计浓度37.5微克每立方米,优良水体比例50%,断面达标率100%。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及储备区保护任务,在南海子公园试点农旅融合。
高起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出台智慧城市建设控制性规划,开展IPv6升级改造,强化EUHT、5G网络覆盖。打造“云算一体”服务,发布首个场景验证孵化基地。启动建设区域大模型平台,探索迎商中心数字人和税务服务大模型应用。
(七)紧扣“七有”“五性”目标需求,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
多渠道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构建三级诊疗体系,荣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运行,区级疾控中心加快建设,区急救分中心投入使用。抓好教育工作,完善多校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合理应对2023年入学生源激增。完成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提升改造,亦庄实验小学改扩建开工。成立经开区残联。
多维度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完成商业空间规划编制,出台商业领域支持政策。实施口袋公园项目,打造高品质城市休闲空间。成功举办第十二届运动会,南海子、通明湖半马超万人参与。开展惠民文化演出及特色阅读活动500余场。
多举措完善社会治理。落实接诉即办条例,强化源头治理,以“每月一题”为切口,集中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持续推进网格化管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有序开展街道、社区议事协商工作。
多层次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全区政法工作统筹,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等工作机制,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首家互联网法院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落户。深刻汲取“4·18”重大火灾教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23·7”强降雨、极寒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
(八)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切实加强政治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落到实处。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推动解决问题400余个。认真落实各项整改任务,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健全权力运行和风险防控。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重大项目定期与纪工委会商机制,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条例修订列入立法规划。狠抓效能建设,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同志们,过去一年,面对内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兴区、通州区通力合作下,全区上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工委、管委会,向关心、支持亦庄新城发展的各部门、大兴区、通州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共同推动亦庄新城建设发展的各企业、各镇街、各驻区单位、各专业公司,以及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经济恢复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效能、营商环境建设、对外开放水平、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效务实的举措,切实改进、加以解决。
二、清醒认识当前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机遇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外部环境多重因素叠加,给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开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没有变,经开区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没有变,我们要准确把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努力争得发展主动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已经明确了积极进取的工作基调,实施了一揽子主动调控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决扛起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使命,不退不让、逆势而为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提质增效,为首都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多做贡献。在工作中,要更加主动推进国家战略任务,更加积极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更加坚决推动动能转换,更加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更加全面建设宜业宜居新城。
三、2024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加积极主动担当战略使命、加速产业升级、优化创新生态、扩大改革开放、推动产城融合、增进民生福祉,更加奋发有为推动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更大亦庄贡献。
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坚持战略引领,加快提升产业链创新链自主可控水平
加速形成集成电路产业“芯高地”。坚持以“双1+1工程”为引领,加速中芯京城、长鑫集电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加速建设通明湖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社区。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基地研学中心主体结构封顶。扩大集成电路专利池规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开工。有序推进芯粒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清华大学光电子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集成电路展示中心。
全力打造信创产业集聚“强磁场”。出台信创十条2.0版,集聚“链主”企业和“一夫当关”机构。面向金融、能源、安防等重点行业,建设适配验证中心,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标杆应用场景。推进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关,加强分布式数据库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信创园一期投运,软件园、数据园等实现开园。。高规格举办通明湖论坛、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等活动。
持续打造高级别自动驾驶“主引擎”。坚定推动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完成3.0阶段建设,启动4.0阶段规划。加快车载终端推广应用,持续开展信控优化,涵养智路OS生态。推进高精度地图产业发展。打造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生态,实现无人清扫车、巡逻车等商业化落地,推动“五站两场”接驳场景开放,打通京津冀一体化场景。支持国创中心打通国产车规芯片规模上车通道,支持国汽智联建设车路云一体化共性技术供给体系。举办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自动驾驶城市嘉年华等活动。
(二)坚持全面布局,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更宽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政策,在算力使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布局大模型、GPU领域。出台元宇宙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元宇宙产业园,拓展应用场景。建设全球显示和物联网创新产业高地。加快推动新型通讯产业发展,面向光通信、毫米波、太赫兹通信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超前布局 6G技术研究。
更大布局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向“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车联服务”融合发展转变,推进奔驰电动化,全力服务小米汽车投产上市。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加强在智能座舱、电驱动系统等领域强链补链。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生态,加强中德绿色能源产业合作,推进道依茨、史太白等先进氢能技术落地,实现丰田燃料电池项目顺利投产,加快加氢站建设。
更实举措推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深化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建设,完善“1+N”政策体系,出台合成生物学等专项政策。用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生物制剂国家级创新研发中心。保障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信息中心入驻。探索“三医联动”改革先行先试,推动医疗大数据落地应用场景建设,打造医院成果转化交易平台,支持互联网医院加快发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与产业融合发展。
更大力度促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加速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推进小米及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项目运营,加快平台项目建设。完成中关村国际机器人产业园提升改造。办好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建设北京市机器人创新展示中心。加快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更深层次推动数字经济引领发展。加快数实融合,紧抓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机遇,构建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专网”,完成2000P公共智能算力中心建设运营,建设算力调度服务平台。搭建安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数据训练基地,汇聚自动驾驶、三医联动等数据集,为大模型预训练提供数据支撑。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
更大手笔推动未来产业率先发展。加快未来空间产业集群建设,建设“火箭大街”,推动商业航天联盟开展产业标准研究,支持企业拓展商业化领域,推进航天智能感知等项目开工。打造未来信息产业社区。出台促进科文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推进中国超高清电视先锋行动计划。设立产业基金,打造超高清全产业链应用示范区。
更高目标推动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一批产业金融机构和产业金融标志性企业、创新一批产业金融产品、服务一批成长性科创企业。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倍增。创新金融支持科技“1+N”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充分发挥经开区上市服务基地作用,紧抓“深改19条”政策机遇,支持企业赴北交所上市,加强后备企业培育。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建设
全要素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加大“白菜心”布局力度,前沿创新成果不少于10项。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承担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落实好北京市基础研究领先行动方案,探索设立市自然科学基金-经开区创新联合基金,支持领军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开展研究。
全链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强化与“三城”协同创新,组建成果转化联合体,实现成果转化170项以上。加强与三大国家实验室对接合作,密切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需求库、项目库、专家库“三张清单”,落地及合作项目60个以上。
全过程优化创新服务体系。修订完善“科创20条”,加快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落地。实施“创新企业倍增计划”,发挥英国P4精准医疗加速器等平台作用,优化全链条孵化培育模式。打造医疗器械孵化平台,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等领域加快建设中试基地。设立种子基金,用好拜耳-国投专项基金。
全方位打造创新人才发展高地。坚持“引留用培”,打造人才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大重点企业骨干人才引进支持力度。全面推进2.0政策,举办“乐业亦城”创业创新大赛,强化对用人主体放权赋能。建设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服务体系,更具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环境,国际人才社区一期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国际人才社区示范街区提质升级。
(四)坚持改革攻坚,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机构改革要求,优化职能机构设置和编制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核心区街镇履职能力,推进居民社区街区制和产业社区建设。积极推动职权厘清、审管执衔接等重点工作,提升三区协同效率。
持续提升产业组织竞争力。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全年提供4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投入超200亿元财政资金、30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3000亿元。谋划出台扶持腰部企业等系列政策,推动产业空间扩容提质。完善“主导产业-工作专班-平台公司-特色园区”产业组织方式,健全“一个规划、一个平台、一套政策、一支基金、一批项目、一批空间”的工作机制。
持续放大“亦庄服务”品牌效应。落实“北京服务”意见及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要求,擦亮“亦庄服务”品牌。建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开展惠企政策标准化建设,支持集成电路等产业标准制定,打造“亦庄标准”。持续深化“一业一证”“一件事集成服务”“综合监管”改革,打造“亦庄效率”。加快信用经济示范区建设,在全市率先打造“诚信亦庄”品牌。
持续创新土地管理供给模式。不断优化“五级产业链”供地模式。研究实施混合用地出让、复合利用等土地精细化管理新举措。探索适度放开工业用地分割销售政策,借鉴“星网经验”建立工业用地“有机循环模式”。出台工业用地城市更新实施细则,盘活工业用地100公顷以上。研究产业上楼2.0版本,出台弹性增容实施细则。
持续释放国有企业活力。亦庄控股要着力提升项目招引、空间承载、园区运营和科技服务能力,推动扩区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新基建建设运营能力。亦庄国投要加大对重大项目、企业支持,加强基金市场化运营“募投管退”能力。人才集团要全面增强人才综合服务能力,推进人才生产生活空间的开发、建设、运营。尚亦城要持续提升融媒体中心工作质效,推动元宇宙等前沿产业发展。
(五)坚持合作共赢,加快形成高水平开放发展势能
进一步做大外资外贸规模。升级全球合作伙伴2.0计划,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建立招商网络,增强与国际产业园区交流,举办国际化招商推介活动。强化中意、中德、中英、中新等合作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抱团出海”。
进一步做优涉外企业服务。开展国际化环境提升行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升级“涉外审批一件事”服务场景,为外商外籍人士提供专项政策包。探索建立国际商事调解服务联络站,为企业提供国际商事认证、纠纷调解“一站式”绿色通道。健全外商投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建立政策诉求清单化管理机制。
进一步拓展“两区”制度创新。加大改革集成创新力度,开展小切口要素型改革,针对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探索建立生物制剂等特殊物品集中采购、进出口集散平台,完善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制定制度创新案例评价标准,保持案例复制推广全市领先。
进一步加快亦庄综保区申建。推进要素数据资源汇聚,搭建集物流仓储、跨境金融、保税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数智化园区规划管理体系、前瞻性创新政策服务模式、精准化招商引资靶向机制,会同部市推进综保区有序建设。
进一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将产业优势更好转化为区域协同优势,组织京津冀系列联合招商推介活动,支持区内企业与上下游协同联动,加大对台马地区投资力度。开展京张对口帮扶,深化市内结对帮扶,持续做好对口支援,支持京东方能源、京东等企业扩大当地投资。
(六)坚持一体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高效便捷轨道交通,推动启用亦庄火车站,启动市郊铁路亦庄线建设,推动地铁M8线东延,研究地铁亦庄线南延方案。推动京沪高速瓶颈路段拓宽。提升有轨电车T1线运营品质,开工建设天宝北街跨凉水河桥。加快南区南街、东驰路、旧宫东西大街、黄亦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台湖再生水厂、郭村11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
全面提升新扩区域产业承载能力。台湖镇要围绕光机电提升改造,加快北神树土地一级开发和丁白马搬迁。马驹桥镇要围绕智造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小周易等搬迁。亦庄镇要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空间保障。旧宫镇要围绕做好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服务保障,加快建设生物医药服务拓展区。瀛海镇要围绕“火箭大街”建设,加快工业区二期征地拆迁。青云店镇要加快园区更新步伐,推动重点项目落地,保障老观里场站开工建设。长子营镇要围绕综保区建设,完成土地一级开发。采育镇要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区城市更新。
系统提升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深化智慧城市四级规划管控,建设信创云,构建政务算力供给体系,加强物联感知设备统筹管理。建设区域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基础平台。探索“三网融合”场景,拓展智慧监管场景应用,建设智慧化数字档案馆,增强公众对智慧亦庄的体验感和认知度。
有序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下足“绣花功夫”,打造没有“城市病”的标杆。构建城市运行服务平台。有序推进疏整促,高效完成违法建设拆除等专项行动。完成路口交通设施优化提升,加快推进智慧公交站台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衔接换乘效率。强化镇街基础作用,提升“条块协作”协同共治能力。
持续提升城市安全运行能力。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大力推进法治建设。高标准做好建国75周年等重大会议活动综合保障,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源头治理,常态化开展领导接访下访工作。完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强化落实各方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行业区域平安建设,营造共建平安的浓厚氛围。
(七)坚持集约发展,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着力打造零碳新城。全面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做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年度新增光伏发电20兆瓦以上,鼓励用能企业开展跨区域绿电交易,实现年度交易规模3亿度。复制推广碳中和试点项目。编制台马地区绿色低碳示范区实施方案。
着力打造花园新城。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完善“减污、降碳、治水、净土”综合治理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企业绿色绩效评价试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等创新试点建设。做好新改扩建涉绿项目,建设精品小微绿地,推进居住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完成耕地保护、守好粮食安全。
着力打造韧性新城。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推进各类应急预案编修工作。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运维,逐步完善全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提高亦庄新城防洪排涝能力,实施嘉会湖蓄涝区等工程。建立区级综合应急物资库,提高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和巨灾防范能力。
(八)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提高新城生活品质
全力提升教育服务水平。推进八中、北小、二中经开(东校区)等新建学校建设;加快亦庄一小、亦庄二小、实验小学等改扩建;完成北神树、旧宫六大中心新建学校功能方案设计;启动马驹桥珠江地块小学、西大马地块等学校建设。设立青少年创新学院,推进科技教育基地、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
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做实分级诊疗,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亦城”品牌。推动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加快博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依托“1个急救分中心+17个急救工作站”急救体系,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切实改善城市居住品质。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通过新建、改建、趸租等方式,构建多种类型的租赁型人才住房供给模式。稳定房地产市场,编制居住用地“一地一册”,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格购房资格审核监管。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微利可持续的老旧小区更新模式。
有效激发城市活力。着力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增强文体服务供给。加快推进中国杂技艺术中心、“亦城书院”建设,推进数字艺术馆开工。培育品牌展厅、展会和活动IP,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少于500场。开展健身场地设施提升工程,办好全民健身体育节以及通明湖、南海子马拉松等品牌赛事。
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坚持设施提升、业态调整、模式创新,促进传统商业提质增效,加快创意生活广场、城乡世纪广场更新改造,推进华联购物中心、大族广场品质提升。深挖消费需求,吸引高端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入驻。开展促消费活动,推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提升南海子体育休闲产业园经营水平。
持续优化社会保障服务。完善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企业及个人参保登记、待遇领取、养老保险转移等3项服务在京津冀三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持续推进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扩大养老助餐点布局。
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持续落实首接负责制,优化“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将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一办到底”。强化生活垃圾治理,加快康定街环卫用地改造等项目,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及楼宇创建,开展物业管理专项治理。
(九)坚持高效规范,加快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条例修订,深入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化政务公开,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加强效能政府建设,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创造性执行效能,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三级体系建设,强化亦企服务港服务功能,高质量完成亦庄新城范围首次经济普查。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将反腐倡廉和业务工作一体推进,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加强巡视整改结果运用,盯紧巡视反馈问题,抓好整改落实,用制度机制固化整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