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企业开足马力冲刺满工满产 机器加速转起来 产能稳步提起来
12月初,《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简称新12条)印发,从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力稳就业保民生等四方面推出12条助企纾困措施。连日来,北京经开区迅速落地“新12条”相关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助力企业开足马力有序满工满产。
诺兰特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朱立强/摄
全程管家式服务
助企快速进入满工满产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卢金曦)一边,流水线上工人们不停歇地进行手工装配;另一边,自动化产线正在试运行……12月9日,记者来到诺兰特移动通信配件(北京)有限公司,企业已经全面进入满工满产,一条新投建的新产品全自动化产线即将“上岗”。
“随着新产品投产、新产线运行,今年12月我们预计销售额可以突破5000万,是上个月的5倍左右。”诺兰特生产总监王凤阳表示,新产品的顺利投产、全自动化新生产线的启动运行离不开北京经开区的“及时问诊、送药上门”。
10月1日,诺兰特主营的电子特许产品迎来新政策,从事该类目产品生产经营应取得许可证,此时王凤阳和同事们正为这份企业生产许可证问题而焦头烂额。该电子特许产品业务占诺兰特总业务量90%以上,没有许可证意味着企业业务就要面临停滞,于是第一时间联系了北京经开区营商合作局和经济发展局寻求帮助。急企业之所急,得知企业的困境之后,一边北京经开区管委会领导立即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另一边职能局协助企业准备相关资质证明,双管齐下。11月底,这份让企业望眼欲穿的生产许可证终于发放下来,为企业产线运转加足马力。
许可证到手,诺兰特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也已“整装待发”。走进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物料放在机器上,设备就自主运转起来,焊接、组装、检测一系列操作都是由设备自主完成。“这是我们专门为新产品建的自动化产线,单线产能较以往高出70%左右,可节省约一半人工,并且标准化程度很高。”王凤阳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诺兰特手握订单约6亿元。为了订单能够及时交付,诺兰特成为了疫情防控新措施落地后,首批启动员工招聘的企业。王凤阳表示:“我们计划在两周之内补充200名新员工,为新产品量产备足人力资源。”
本轮疫情以来,诺兰特感受到了全程管家式服务。“许可证只是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与诺兰特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诺兰特安全总监李旭说,“从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作指导,再到为企业捐赠应急防疫物资,一直以来,北京经开区营商合作局和经济发展局都给予了我们很大帮助,使我们有着充足的物资准备,从容应对,在恢复正常生产之时又能顺利地全面投产,真正地让企业在全力以赴生产时没有后顾之忧。”
租金减免一半
让新药研发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卢金曦)有的在配制试剂、有的在观察样品变化、有的在电脑前记录数据……近日,记者来到康源博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每一台设备前都有工作人员在忙碌着。
“本轮疫情期间,企业虽然到岗人数有所调整,但机器从未有一刻停止运转,我们作为研发型企业,项目按预期目标有序推进。”康源博创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彭浩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新举措的推出,员工已经基本回归工作岗位,现在,共有10多个平台和研发项目在同步、有序开展。”
“目前,我们重点项目之一多发性骨髓瘤新药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明年即可进入临床阶段。”彭浩表示,企业的飞速成长离不开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的支持。
康源博创所在的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有着集“空间载体-技术服务-资本运营-专业人才-产业政策”五大服务体系于一体的全链条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平台,让企业“拎包入驻”,服务覆盖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疫情期间,该园区更是按照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上级公司相关工作安排,对康源博创等中小企业进行租金减免,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研发,让企业“轻装简行”。彭浩对此赞不绝口:“这半年来,园区为我们减免了50%的房租,让我们有更多资金能够投入研发。”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作为北京经开区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北京经开区不仅通过建设“南平台”等为企业通关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还打造了高质量的生物医药企业“朋友圈”,在这样的产业生态和“朋友圈”里,康源博创等众多中小型研发企业不断迈开发展步伐。
从德勤·亦庄明日之星企业到“亦麒麟”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再到国家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康源博创2017年入驻北京经开区,短短5年间已建成业界最大的基因编辑细胞库,助力全球肿瘤新药研发,并且凭借独特的双抗技术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极大地缩短了药物研发及抗体发现的周期。
彭浩表示:“我们对接下来的发展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今年全年产值预计相较于去年增长60%以上。在接下来的2-3年内,随着新药一期、二期进入临床以及更多产品商业转让,我们预计收入还会翻几倍。”
全员冲刺一百天
勇夺防疫和生产双胜利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孙艳平)电脑前,有人在研究项目推进细节;工位上,有人忙着检查合并标书;产线上,有人在协调设备组装……最近一段时间,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天拓扑)开启“全员冲刺一百天”模式,其智慧工厂事业部和智慧能源事业部接连拿下5个项目,中标总额超4400万元。
“受近期全国疫情影响,很多招投标项目扎堆到11、12月执行。为此我们要求公司各事业部、各部门都紧密配合,尤其市场人员要冲在一线,全力打赢四季度收官战,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经营指标。”航天拓扑总经理金小辉说。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和智慧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航天拓扑聚焦工业数字孪生,为工厂、能源、军工等领域提供创新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航天拓扑的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听令而动。从一线市场研发人员,到后方提供暖心保障的后勤人员,航天拓扑在“全员冲刺”中陆续摘得硕果。
智慧工厂事业部率先实现了新突破,先后拿下两个重要项目,合同总额约2800万元。其中,某工厂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航天拓扑近年在该行业动力能源管理领域斩获的重大项目,对推动公司动力业务综合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智慧工厂事业部总经理侯小波说:“我们将结合项目动力车间实际场景提供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车间之间及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利用优势数据基础推动供能、能耗及节能的数字化驱动与决策。”
此外,智慧能源事业部则连中三元,中标总额超1600万元。“其中,北燃项目是该事业部今年中标金额最高的一个项目,包括27个次高压A及以上站点的设备更新改造,站点遍布北京市全域。”智慧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张晓烨说。针对该项目特点,研发团队从根本上优化了电路设计、控制算法和通信机制,实现了次高压A及以上管网监控点的动态感知和安全预警,助力用户节省后期人力维护成本,这同时也是智慧能源事业部持续创新研发“一站一网一平台”能源互联生态体系取得的重大成果。
“接下来,公司仍处在年底攻关的紧要阶段,我们将凝聚合力、铆足干劲,坚持以数字孪生技术创新为驱动,坚持‘TOP服务’理念,取得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双胜利!”金小辉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