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聚焦 参与“投资北京会客厅”直播全方位介绍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经开区向全球推介优质营商环境

f93e3c46-68a9-453a-b054-edd758d47b1d.jpg

  “投资北京会客厅”直播现场。融媒体中心张磊/摄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王莉娟)9月1日,市“两区”办、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共同主办的“投资北京会客厅”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展。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发展总监毛山宏来到会客厅直播间,以“北京经开区:一个成就伟大企业的地方”为题,向全球企业家、投资者全方位介绍了经开区产业结构、“两区”建设成果和发展优势以及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全面推介经开区优良营商环境和创新发展活力。直播在北京时间、今日头条、百度、新浪微博、腾讯新闻等13家网站同步上线,共吸引近60万人次观看。

  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30年来,经开区的经济发展既有量的合理增长,更有质的稳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3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生产总值从1亿元到破千亿用了近20年时间,第二个千亿元仅用7年时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8.8%达292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和总量均为全市第一……利用产业科技优势,经开区切实成为了全市制造业的压舱石。同时,经开区也逐步成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汇聚的“引力场”,汇聚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余家市场主体,聚集了北京奔驰、京东方、GE、中芯国际、京东、拜耳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了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担当起了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主阵地”的责任。

  “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当好服务者,让在经开区发展的企业找到‘家’的感觉。”据悉,疫情期间,经开区通过对重要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管家式”服务,多措并举,推动了工业总产值率先由负转正。其中,出台的“抗疫情稳增长10条”“六稳六促12条”以及鼓励云办公、弹性办公、减免房租等“惠企暖企”政策,累计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9.5亿元,社保费减免超过40亿元,帮助小微企业对接全市资源实现融资近3亿元。此外,持续强化企业金融扶持,在全市“融资纾困直通车”机制下,针对区内信用良好、有发展前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全面梳理融资需求清单,指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纾困企业、定制融资方案,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快速精准的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6月末,共梳理381家纾困企业名单,发放融资金额10.7亿元,居全市第二,平均利率不到4%,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等难题。

  如今,经开区已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为基础,涵盖32条产业链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正朝着更高水平迈进。针对区域发展优势,毛山宏表示,目前,经开区集“五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于一身,积极促进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为导向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成果转化、迭代、集成的高精尖创新生态。过去10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最新、最尖端的产线落在经开区,创下诸多的“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近年来,各类开放式平台在北京经开区悉数落地,平台之间的合作推动了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培育出了一批高精尖企业和上市公司。同时,北京经开区聚集了国内外各类产业人才,拥有两院院士38名,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69人,入选北京市级高层次人才计划125人,每年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进一步放大人才红利,为区域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谋划新思路,落实新举措,推动新发展。“十四五”时期,经开区将聚焦“生态引领、代际突破、开放融合、群体跃进”的发展思路,展示经开区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新担当和新作为。将以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为带动,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环节精准发力突破,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先发展,从“整车-零部件”的单一链条组合,向多元、多维、多链的产业生态转型,推进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把握“融合”“前沿”“交叉”三个关键词,推进医学、医疗、医养、医药、医械“五医融合”发展,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跃迁发展;聚焦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产业,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培育“优势产品+标杆工厂”的亦庄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推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示范发展;提升对新赛道的敏感性和判断力,积极培育模式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引领生物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新材料新能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航空航天融合发展,打造研用互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未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并以创新服务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富饶沃土。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