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北京经开区管委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 展望2022 而立之年 再谱华章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2021年度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而立之年”的北京经开区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必须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职责,坚决扛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任,坚决扛起代表北京参与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竞争合作的重担,在创新发展上开新局,在深化改革上闯新路,在融合发展上谱新篇。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和“四区一阵地”功能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创新驱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聚焦国家战略,坚持提升创新能力,坚持打造产业生态,坚持推动产城融合,坚持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推动升级版经开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
2022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亦庄新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
◆工业总产值保持正增长
◆地方级收入同比增长6%
◆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3.5%
2022年主要工作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推进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建设
报告: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动摇,推动生态优化、平台支撑、园区集聚、企业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以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为先导,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航发展
持续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生态。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侧设施、云控基础平台、专用通信网络、基础地图、安全管理等方面,持续推进政策和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形成技术标准并复制推广。加快建设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建设整车引领、总部与研发中心赋能、核心供应链协同、创新平台支撑、政策保障的汽车产业生态。
◆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围绕新型疫苗、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肿瘤靶向药物、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诊疗设备等产业,发布医药健康产业支持措施,加速提升生物医药自主创新能力。
◆以智能场景应用为牵引,推进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特色化发展
拓宽机器人应用场景渠道,增强产业关键供给和创新能力,优化创新创造产业生态。
◆以塑造先发优势为导向,推进新兴产业跃进发展
加快卫星网络产业发展,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发展。推动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项目和在京央企新增业务板块落地亦庄新城。
◆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基础
○持续提升亦庄新城数字化治理能力
○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产业化发展
○持续深化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加速布局应用场景
◆以“三城一区”主平台建设为核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创新成长计划”和“创新伙伴计划”储备库。大力提升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以“白菜心”工程为龙头,推动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升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优势企业拔节成长
○加快建设产业创新联盟
◆以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先导,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
围绕产业新城品质提升
加快推进绿色新城建设
报告: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树立基本没有“大城市病”的标杆。
◆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
◆推动新扩区域功能升级。
◆推动城区基础设施优化。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产业升级。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加快推进惠民城市建设
报告: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紧扣“七有”“五性”补短板,切实增强有效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进一步筑牢疫情防线。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质供给节点。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强化城市安全风险管控。
深化全方位改革开放
加快推进“两区”建设
报告: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切实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更大区域协同发展。
◆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市场准入和投资便利等方面深度探索。结合园区(组团)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高标准制定发展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汇编标准版引资政策包,搭建宣传解读平台,持续做好政策解读宣贯。对标全国同类功能区,设立地标性展示标识,总结提炼经开区特色创新制度和经验做法,提升高端产业组团显示度。
◆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加快完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加快完善产业金融政策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产业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持续提高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能力,构建以产业金融为核心的特色金融供给。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落实《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施方案》(5.0版),打造北京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区。
◆持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出台专项政策,持续激励外资企业国内再投资。
◆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深化三区协同,持续强化东西部协作,建立京津冀产业生态协同机制,推进与平谷结对协作,全面落实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持续深化头部经开区协同。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研究制定国有企业董事会规范运作和董事会评价办法,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制,提升国有企业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持之以恒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推进政府服务能力提升
报告:坚持党建引领,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加强效能政府建设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
◆加强服务政府建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