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印发 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迎政策“红包”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艳平)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近日,工信部正式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北京经开区在亦庄新城范围内拥有8万余家市场主体,截至今年年初,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58家,聚集起一批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色的中小企业。“十四五”时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雁阵式”创新梯队体系,经开区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

《规划》对“十三五”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成效从发展实力、创新能力、服务体系和发展环境4方面进行总结回顾,对“十四五”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中小企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共存,使命和责任同担。

《规划》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围绕“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领域,聚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两个重点,紧盯“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一个目标,构建“321”工作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明确了4个基本原则,形成了“5794”的工作思路,即5个发展目标、7项主要任务、9大重点工程、4项保障措施。5个发展目标分别是: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其中,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定量目标,如中小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增长18%以上;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1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15%以上;推动形成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规划》提出包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高效服务体系、完善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融资可得性、加强合法权益保护、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在内的7个主要任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要求,提出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工程、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工程、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工程、中小企业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工程等9项重点工程。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北京经开区一直以来通过多种措施孵化、培育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目前,经开区已形成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高精尖产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为中小企业营造出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外部环境,完善产业链条和生态,助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和“管家式”服务,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和科技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完善创新转化链条,截至今年12月初,该资金出资7.85亿元,实际直接投资企业67家,促进亮亮视野、道锐达等11家企业在经开区新增落地主体,华清科盛、博清科技等80%的企业获得后续融资,加科思、德鑫泉等5家企业挂牌上市;截至今年11月初,经开区已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4家。

一家家中小企业在这里落地扎根、不断壮大,经开区也逐渐构建起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培育的体系。今年5月,经开区发布“雁阵企业”五年倍增计划,到2025年底,经开区梯队培育企业总数翻一番,为区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加速动力。根据《北京经开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经开区将新增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60家以上,新增“独角兽—隐形冠军—专精特新”等创新梯队企业200家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