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北京经开区将这样做
近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到,未来五年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进信息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规划》描绘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蓝图,为北京经开区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赋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本次《规划》进一步凸显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功能和定位: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是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同时提出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设定6大类20个量化发展目标;确定了五个方面26项发展重点和21项重点工程,首次明确提出加强跨地域、跨行业统筹协调的重点任务,并通过增加工程数量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地实施的重点和抓手。
《规划》适应信息通信行业内涵扩大和结构变迁的新情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体系化梳理了行业发展定量目标,提出的20个量化发展目标中“新基建”相关指标占比较高。《规划》在“发展目标”部分提出了到2025年“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壮大,发展质量显著提升”“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坚强柱石”的总体目标,并具体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数据与算力设施能力、融合基础设施能力、数字化应用水平、行业治理和用户权益保障能力、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绿色发展水平”七方面提出分项目标。在指标选取方面有继承、有更新,相比“十三五”《规划》保留了5个、调整了7个、新增了8个指标,其中新增指标主要体现在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和应用方面。
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规划》提出5项重点任务,包括全面部署5G、千兆光纤网络、IPv6、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统筹优化数据中心布局,构建绿色智能、互通共享的数据与算力设施,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并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实际上,北京经开区正在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目前已在全区60平方公里建成并开通的5G基站合计1374个,基站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2.9个,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了让区内居民享受5G网络低延时、高带宽通信带来的体验及乐趣,北京经开区采取的是5G+千兆宽带的技术路径,推进光纤入户,应用率在居住区域达到99%,全区宽带增容了百万倍,用户替换部分硬件设施就能将百兆网速升级到千兆。在北京经开区的支持下,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已建立“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发展,下一代互联网(IPv6)将成为5G和物联网的基础协议,可以极大提升网络效率,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使大众生活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也更便捷。依托搭建智能窨井检测系统在区内1.8万个窨井加装窄带物联网(NB-IOT)的基础,北京经开区已形成窄带物联网络,实现在核心区的覆盖,将为区域物联网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及经验积累。
《规划》在数字化发展空间拓展方面,从扩大内需、培育新型信息消费角度,提出应聚焦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需求,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力度,深入拓展数字化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新应用。北京经开区将继续加快部署、建设完善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拓展数字化发展空间,支撑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北京经开区在“十四五”期间,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先行区”为目标,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分梯队、分重点推进不同科技的产业链发展,构建成熟数字技术生态,促进转化期数字技术规模化发展,鼓励新兴数字技术试错应用;创新拓展5G新业态,建设区块链产业集群,扩大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深化云计算创新应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力争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支持传统工厂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建设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及标杆工厂;搭建供应链等供需对接平台,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探索数字技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的运用;建立细分领域数字化产业联盟,支持存量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