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2)| 5年后,北京经开区要成为TA的代名词
在日前发布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催生“工厂创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示范区。
推动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
创新,是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形成具有北京经开区特色的技术创新模式,就能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共建一批国家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按照“产线出题、院所答题、产品判题、产线结题,专利保护”的“政产学研用”新型组织方式,全面推动大院大所在区内设立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带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集聚,提升产业创新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能力。
在培育创新动力源方面,北京经开区以龙头企业和20+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通过整合区内国家级机构和资源,创新科技攻关组织机制,通过“揭榜挂帅”方式,聚焦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新型生物材料、车规芯片等方面,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实现自主可控,加快形成核心技术转化落地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格局。
以企业为主体
聚焦“硬技术”创新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聚焦主导产业“硬技术”创新需求,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创新生态完备的资源汇聚格局,构筑经开区“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综合平台。其中,对标“金种子、瞪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独角兽”等企业培育标准,建立主导产业企业成长梯队培育计划,通过鼓励龙头、领军企业自主培育、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经开区,提供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持续推动“亦庄科技资源统筹服务平台”项目,每年组织开展1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打造没有围墙的开放型创新网络平台。
积极推动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高标准产业创新共性平台。“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将细化主导产业8条政策,形成“一链一策”精准扶持格局,构建精准发力的激励、评价、监督政策体系,积极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打造全国知名的北京经开区PCT专利池。
发挥技术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今年,北京经开区承担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任务的智能制造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创新应用工程工作。为此,北京经开区瞄准“研发、应用、标准”三大主线,不断积累智能制造复合创新能力,建设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策源地,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式不断迭代,让工业4.0真正落地。北京经开区积极争取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在区域建设,通过突破智能制造底层和前沿技术,聚力打造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及标杆工厂。鼓励区内企业申报北京市级、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塑造新优势,将北京经开区打造成为智能制造行业典范的创新应用高地。
同时北京经开区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文化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将不断推进形成以“工程师文化、工匠文化”为特质的亦庄新城创新文化精神,通过文化连廊、无线大屏、数字文化终端、阅读空间等形式,着力打造“一带一廊、四主八副”的创新文化空间。并且在谋划建设经开区创新创意产品展示中心、各类科创展厅、数字文化体验馆等文化场所,不断凸显经开区工业文明特质,传播创新文化,塑造城市创新精神。让北京经开区成为“创新”的代名词,打造科技传播的前沿阵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