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产业促进政策“十二五”重磅出击
十二五”期间,新区将深入推动行政、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创新,力争成为“机制新、活力大、效率高”的创新驱动前沿,在产业促进政策 和区域对外合作方面将加大推进力度。
多层次构建投融资体系
在产业促进方面,将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动政企银合作机制,建立政府引导、金融资金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地方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创新土地管理与开发利用模式,探索财政支出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私人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审批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和规范绿色审批通道,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力度,保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加快产业投融资体制创新,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基金。完善促进企业上市政策,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上市发展。
产业引导政策扶优助强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等领域重大项目的全链条管理制度。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准入机制,完善包括投资强度、投资规模、产出效益、能耗水平等因素在内的项目评价标准体系。完善项目评估机制,组织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对重大项目引进及投资进行事先评估、事中跟踪和事后评价。探索项目引导机制,按照产业发展和规划布局,完善产业鼓励引导政策。实施项目退出机制,加大对“小散低劣”企业、“三高”企业的腾退力度。形成利益补偿机制,试行对工业用地一级开发亏损补偿以及区域利益平衡补偿。
创新政策催动科技成果转化
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自主创新政策,加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协同,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人才引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深化与技术交易、产权交易机构的合作,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加强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北京创造”品牌,有力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区域合作充分发挥龙头效应
加强京津冀区域发展协作力度。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都新机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为功能载体,加快推进区域合作深度发展。加快京沪高速产业带、京台高速产业带发展。构建区域交通枢纽体系和物流体系。充分发挥新区的高端产业引领作用,构建“高端科研-高端项目-高端产业链-高端产业集群-高端产业基地”的功能链条,带动京津冀区域实现“梯次互动、高度协同”发展。
探索跨区域社会建设合作模式。探索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促进与廊坊市、中心城区与远郊区县、城镇与农村的均衡发展。研究推进医疗、社保、教育、通讯的一体化发展,通讯一地双网率先取得突破,探索建立城乡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区域协作,实现高端人才自由流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产业工人的市民化、均等化服务力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