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亦城志愿者 中芯花园社区志愿家庭何瑞礼、程凤彩:志愿服务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最简单方式
正在桶边值守的何瑞礼和程凤彩。 何瑞礼/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艳艳)66岁的何瑞礼和程凤彩退休后来到北京,和小女儿一家住在中芯花园社区。每到工作日,当孩子们去上班了,小外孙也去上幼儿园了,家里的老两口也齐刷刷穿上“蓝马甲”,出发前往社区的志愿服务岗位。他们说,人虽然退休了,但是思想一直没有退休。只要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一定尽其所能、义不容辞。
何瑞礼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老兵。对他来讲,做志愿服务就是自己继续践行初心的一种方式。他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程度,在老伴儿程凤彩的形容下就是“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每场活动一定是早到晚退”。比如从去年春天开始,何瑞礼就和程凤彩一起参加垃圾分类桶边值守的志愿服务,除了监督垃圾投放,也会积极帮助物业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每个月都有数个早晚高峰上岗执勤,风雨无阻。今年5月,何瑞礼曾因病休养了一段时间,但出院后就立即申请上岗。社工都劝他再休息一段时间,但何瑞礼却说:“既能为社会尽一份力,还能锻炼身体,不是一举两得嘛。”
程凤彩比老伴儿退休得早,参加志愿服务的年头也更长。对于做志愿者这件事儿,她的看法很简单:“社区是一个整体,给社区帮忙就是帮社区里的每一个人,也就是帮自己。互帮互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平时在社区里,碰到有居民面露难色,或者情绪低落,程凤彩都会主动上前询问。天生乐观爱笑的程凤彩也总能将自己的快乐传递出去,被社区居民们称为散发正能量的“开心果”。同样,碰到有人做出不文明的行为,程凤彩也依然会用亲和的态度进行善意的提醒。她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发现,很多不文明行为背后其实是看待事情方式的问题,所以用聊天的方式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往往能起到更好的劝导作用。“比如有的人遛狗时不习惯使用狗绳,我会先问他原因,也会表示对他喜爱、心疼宠物心情的理解。然后再告诉他,如果万一小狗因为没有牵狗绳而咬伤了小区里的人,最后可能要承担更严重的后果,所以牵狗绳其实保护的也是宠物本身。”正是在这样有共情力的劝导下,像“知心阿姨”“知心大姐”一样的程凤彩也用一点一滴的行动身体力行地促进着社区文明的变化。
事实上,被带动的不仅仅是居民,家里的女儿女婿还有小外孙也都受到了老两口志愿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五岁半的小外孙不仅觉得外公外婆的“蓝马甲”特别酷,也成了家里的小小志愿者,监督起垃圾分类等工作。而且,老两口的每项志愿服务都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何瑞礼参加了社区里一对一的志愿助老行动,社区里80岁的李大哥是他的助老对象。每天晚饭后,何瑞礼会准时陪伴独居的李大哥在小区里散步,然后询问他第二天的行程,如果有需要外出,比如就医、购物等需求,何瑞礼就会陪着他一起。有一天,何瑞礼发现李大哥既不在家也没有带通信设备,联系李大哥的家人也都不知道他的去向。这可急坏了何瑞礼一家,全家出动寻人。好在最后是虚惊一场,原来是李大哥一时兴起想要看电影,出门前却忘了告知家人和何瑞礼。确定观影后的李大哥已平安返回家中,一家人心里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而这对于何瑞礼和程凤彩来说,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说:“生活了大半辈子,日子越过越好,尤其是国家对老年人群的重视和帮助,让我们老有所养。所以我们也想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在自己有力气的时候,能多做一些就多做一些。志愿服务就是我们回报社会的一种最简单的方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