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亦城志愿者 赢海庄园社区志愿家庭蒋金婷、刘晓东: 志愿精神,有时候可能就是随手的一件小事
正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蒋金婷。
志愿值守岗上的刘晓东(左三)(资料图片)。蒋金婷/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艳艳)60岁的蒋金婷是博兴街道赢海庄园社区志愿者组织中的一名志愿者,亦是社区里人人口中最有正能量的“蒋姐”。蒋金婷的网名叫“老将”,人如其名,路见“不文明行为”的蒋姐常常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她的爱人刘晓东也是一名“蓝马甲”。夫妻俩总是一起出发,分头行动,通过在社区志愿服务中身体力行,辐射带动更多人加入其中,共建美好家园。
其实,不只是参加志愿服务,发自内心地关注社区里的大事小事,热心社区事务,从蒋金婷搬到赢海庄园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我非常喜欢我们的小区,园子里的环境特别美,在这里生活也很开心。如果有人在小区里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我都会本能地想要去制止,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啊。”正因如此,蒋金婷从不做社区里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作为“主人翁”,从一件件随手的小事做起,传递正能量。今年冬天,北京突降大雪,看到小区里的竹林被积雪压弯了腰,路过的蒋金婷就在雪中开始轻轻地抖落掉每根竹子上的积雪,让竹林恢复往昔的美好。有社区里的人看到了这一幕,用手机拍摄下来发到群中,一场以“举手之劳”守护竹林的小小倡议也随之发起。
正是在这样的一件件传递正能量的小事中,“蒋姐”的名字逐渐被社区里的人所知晓,身穿蓝马甲的“蒋姐”也成了很多志愿工作的主心骨。2019年7月,为了更好激发业主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解决物业治理难题,赢海庄园社区开展“北京业主App”注册工作。为此,作为志愿者的蒋金婷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地敲门宣传,带动业主注册,耐心地向大家解释注册App的原因和益处。她所在的六组团是社区户数最多的组团,但却是注册率第一个突破50%且注册人数最多的组团,这背后离不开蒋金婷的亲力亲为,也说明了小区居民对“蒋姐”的认可和支持。
蒋金婷在退休前就一直热心社区事务,退休后更忙了。2020年初,新冠疫情伊始,她就主动报名加入社区防疫保障队伍。每天在门口为进出的业主扫码、测温、登记,年过半百的蒋金婷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一点也不含糊。只有回到家后,面对知心的老伴儿刘晓东,蒋金婷才会流露出疲惫。“有时候站得久了,回家后会脚疼,他也是心疼我,就说下次跟我一块儿去,这样可以替替我。他帮我站着的时候,我就可以歇歇。”于是,刘晓东只要有时间,就会陪着蒋金婷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到后来,刘晓东也主动加入了社区的志愿组织。现在的夫妻俩不再是二合一,而是各自穿上“蓝马甲”,一同出门,再走向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分别发挥更大的力量。几年来,老两口参加治安执勤、垃圾分类宣传、为居家医学观察居民送快递等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达1200多小时。
最近,闲不住的蒋金婷,又在忙着给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添彩。她在平时大大小小的活动中,发现社区里的文化能人不少,就把大家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诗书摄”社团,并于今年7月1日印制了第一期社团刊物《启航》,以电子版的形式在业主群里推送,还打印了纸质版的放在社区图书室、党支部供大家翻阅。《启航》里记录了社区里温暖的小事、重要的大事、大家关心的难事,以及值得宣扬的每一件好事。蒋金婷说,也希望通过这本小小的册子,让更多人关心社区,爱护社区,在举手投足间传递文明,共同守护彼此的家园。
从热心居民到忙碌的志愿者,从志愿者到志愿家庭,蒋金婷和刘晓东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挥余热,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家的温暖,辐射带动社区志愿力量齐上阵,助力幸福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