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亦城志愿者 亦城景园社区文明劝导队:志愿者已成为社区里流动的风景线
文明劝导队员桶边值守(资料图片)。亦城景园社区/供图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艳艳)从2020年春天开始,每到星期四的晚饭后,亦城景园社区的崔美英都会准时走出家门,在社区的垃圾集中清运点开始文明值守。无论寒来暑往,变化的只有崔美英身上志愿服的厚度。“我今年70岁了,希望能发挥余热,为社区做点贡献,和大家一起守护我们的家园环境。看到小区环境在大家的坚持和努力下越来越好,就打心眼里高兴。”崔美英说。在亦城景园社区,像崔美英一样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的居民还有很多,他们共同的名字叫:亦城景园社区文明劝导队。
这支队伍从十几个人发展至今,在册志愿者已达83人,365日不间断地守护着社区的环境,无论是夏天蓝色的志愿者马甲,还是冬日里红色的志愿者棉衣,他们早已成为社区中流动的风景线。据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牛子栋介绍,2020年初,亦城景园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管理后,撤掉了小区内原来的垃圾桶,通过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实现每天车来场净,车走场清,垃圾不落地。“为了帮助居民们尽快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我们开始由部分社工进行桶边值守,劝阻不文明行为。但社工力量毕竟有限,于是我们又相继发动社区党员、双报到党员和社区居民等,一起加入到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牛子栋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这场守护家园环境的行动中来。垃圾投放时间段,他们在垃圾桶前值守,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同时,他们也会记录优秀的分类家庭和个人,帮助社区一起通过垃圾分类红黑榜单公示、红绿票激励,在社区中传递正能量,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住户的心中。同时,志愿者本人更是作为垃圾分类的“带头人”,通过“包户一带二”的方法,最大范围地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也正因如此,亦城景园社区很快就实现了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达到100%,正确投放率达95%以上。
牛子栋坦言,文明行为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尤其亦城景园社区属于公租房小区,居民流动性相对于商品房小区较大,往往是前面的住户刚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就又搬来了新的住户,文明行为引导的工作一直在路上。此外,一些非常规工作时间的上班族也存在无法在规定时间投放垃圾的困难。“为此,我们设立了定期反馈制度,将居民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搜集上来,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通过实地了解确实存在垃圾投放困难的住户,可以由住户先进行分类,我们的志愿者为其上门收取。”牛子栋说。
虽然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但随着户户出力、人人参与氛围的形成,亦城景园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垃圾不落地”的品牌也越叫越响,社区于同年被评为2020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但对于文明劝导队的志愿者们来说,荣誉越大,责任越大,志愿行动的脚步只会更加坚定。如今,志愿者们在成为亦城景园四季不变的风景的同时,也在号召更多人加入垃圾分类行动,接力前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