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3项案例入选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
近日,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年度改革创新案例正式公布。据悉,自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以来,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共征集全市改革创新案例481个。经评审,共推选出30个年度改革创新案例,经开区报送的3项案例成功入选,为全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提供了“亦庄样本”。
一体化综合监管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李浩宇)2024年,经开区依托“一支队伍管执法”体制优势,全面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实行监管流程再造,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以来,经开区以构建“风险+信用”监管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和非现场“无感”监管,“扫码绑定率”“执法人员扫码率”均达到100%,实现了重点企业月均检查量下降71%,非现场检查占比68%,问题发现率达到36%。
“在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中,我们构建了‘风险+信用’监管体系,将涉及重大生产、运行安全的监管对象以风险分析为基础,实施重点监管和常规监管两种类型。”经开区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综合考虑监管对象、行业、规模、风险源等特性,对区内企业完成初级评价,根据企业“经营信用”情况动态调整最终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企业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评价低的企业强化执法整治,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经营。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完成对全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经营主体实施“风险+信用”分级评价,结合区内企业公共“信用”评价情况,梳理低风险、高信用企业4000余家,高风险、低信用企业1000余家。
“一体化综合监管实施以来,我们最大的感受是检查次数减少了,执法人员来企业进行专业指导的次数更多了。”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各部门的检查由多部门多次检查缩减为一月一次综合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经开区打造了‘综合查一次’检查机制,实现一次性合规体检、多部门上门提供服务,更好地保障了企业合规经营,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宽松的经营环境。”经开区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检查次数减少的背后,是更加精准规范的执法工作,执法规范化建设也成为了经开区实施一体化综合监管的重要一步。在一体化综合监管实施后,综合监管牵头部门不仅需要完成查前提前公示、查中主动扫码、查后跟踪问效各项检查流程以及一次性出具评价结果,事后还要动态化更新整改成效。
此外,经开区还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性,持续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将28个领域的执法事项统一交给综合执法局。据了解,综合执法局创新打造了“综合执法学院”培训平台,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执法队伍,实现了全领域精准、科学、高效执法。
科技赋能也是实现一体化综合监管的一大“利器”。经开区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非现场“无感”监管、深入实施一体化综合监管。针对企业环保监管工作,综合执法局非现场执法工作小组依托在线监控、排污许可等手段建立了从发现数据异常到及时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能够精准、快速排查问题线索,强化源头治理,助力非现场“无感”监管工作提质增效。有关负责人介绍,自非现场执法工作小组成立以来,共发现生态环境领域异常数据80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远程指导帮助企业完成整改68条,通过现场核查完成12条异常数据帮扶指导。
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开区将继续依托“一体化综合监管”工作,以“信任+责任”为核心,降低监管成本,激发企业发展动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器一策”创新审批模式助力新业态落地见实效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黄巧维)近日,在“打造北京服务品牌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局处长讲政策》年度大会”上,正式公布了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其中由北京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推出的“‘一器一策’创新审批率先落地餐饮机器人新业态”入选其中,成为北京经开区入选的3项案例之一。
“自从去年7月北京经开区为我们颁发了全国首张热食类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以来,煎饼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速度就像坐上了火箭,半年多的时间就已交付了近百台,还有不少订单受产能限制待落地。”近日,久秉机器人(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秉机器人”)传来了最新发展消息,公司CEO于钦玮向记者介绍道。
于钦玮口中的全国首张热食类餐饮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正是得益于“一器一策”创新审批模式的推出。北京经开区聚集了众多机器人经营类型企业,衍生出一系列新业态。具体到久秉机器人,煎饼机器人想要实现商业化落地应如何做?对此,经开区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了解到企业发展需求后,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按照《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京津冀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政策要求,从制度人员、选址和场所、设备材质、设备自动清洁、微生物检测、食品原材料配送等方面提供全流程审批指导服务,不仅帮助企业建立了符合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原材料供应体系,还按照食品安全各类标准指导企业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改造升级。
同时,行政审批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会,邀请食检院、质检院专家对两家企业机器人进行评审,确保餐饮机器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以及相关的电路安全要求。在此期间,亦企服务港亦庄港还全程陪同久秉机器人公司有关负责人进行证件申请办理。
帮助企业获取经营许可证只是其中一步,经开区行政审批局还充分利用数智化监管系统,通过企业数据对接、AI识别分析等方式,实现非现场监管和预警信息共享,保障企业全流程食品安全。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新获得许可证书的企业,我们也会依托许可审批系统做到新增设备点位信息实时共享、历史可溯,确保事后监管无空白、无死角。”
如今,久秉机器人以经开区为中心,将越来越多的煎饼机器人向北京市全域推广落地,于钦玮介绍,“根据计划,我们今年将煎饼机器人的订单目标定为5000至10000台。”
实际上,受益于“一器一策”创新审批模式的企业并非只有久秉机器人一家,去年7月,北京忠邦源得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的智能化现制新式茶饮机器人也获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如今,越来越多新业态的机器人企业正向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提出申请,希望依托该审批模式助推企业发展。
经开区行政审批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完善许可和监管模式,充分评估申请企业的各项条件,尽最大努力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快速落地、安全发展,打造企业创新创业首选地,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典范区。”
全市首创“一企一册”规划审批服务加速企业落地进程
本报讯(融媒体中心 史明阳)让企业做到工作不迷路、问题有预判;让设计单位做到技术不打折、评价有标准……在北京经开区,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经开区规自分局”)推行的全市首创“一企一册”规划审批服务,为每一个新拿地的工业企业量身定制专属的《规划管家服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帮助企业从入区开始就熟流程、知要点、减手续、少跑路。近日,该服务案例获评2024年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服务案例”,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获肯定。
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北京经开区新建工业项目数量多、层次高、时效强,对规划审批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企一册”规划审批服务的推行,主要是为解决企业管理者不懂建设工程技术、不了解规划审批要点等痛点问题,以《手册》明确新建工业项目规划指标等全过程审核要点,减少企业跑动次数,同时为每家企业安排专属责任规划师,提供全程伴随服务,让企业在入区伊始就有据可依、精准工作。
据经开区规自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企业量身定制的《手册》包括个性化提供流程指引图、样例图、评价表、告知单、资料库等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多规合一、规划许可、规划核验3个阶段,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相关内容,让每家企业都熟知规划管理流程。
广钢气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钢气体”)就是享受到这份贴心服务的企业代表之一。2023年9月,广钢气体在摘得进京以来第二块工业用地的同时,获得了一份经开区规自分局为该地块量身定制的《手册》,这份100余页内容、5万多字的手册,为企业提供了方案设计、手续办理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规划服务。广钢气体总经理胡卫春表示,摘地后责任规划师始终与企业进行“一对一”靠前沟通,及时为企业答疑解惑,与《手册》共同构成了为企服务的“规划管家”,极大提高了企业办理规划手续审查效率。
通过推行“一企一册”服务,规划手续办理工作从“被动受理”转为“主动服务”,从“人员把关”转为“标准把关”,不仅缩减了企业成本,也有力提升了服务的规范性。目前“一企一册”服务已在经开区全面推广,企业申报通过率达到100%。
“此次入选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十佳服务案例’,是对经开区规自分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努力和创新的高度认可,其经验和做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可供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经开区规自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一企一册”这种定制化的规划审批服务模式切实可行且效果显著,更加关注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更贴心、更周到的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未来,经开区规自分局将持续发力,通过服务内容精准化、数据应用智能化、合作机制多元化,努力实现“一企一册”向“一企一策”服务转化。根据地块的区位特点、规划用途、开发进度等因素,确保每个拿地企业都能匹配到最适宜的政策,为地块开发建设筑牢政策根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