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一舞台 共享资源助推产业驶向快车道
“选择将项目落地北京亦庄,主要是考虑到这里的星箭产业集群和地理位置优势,配套的产业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能促进我们的智能感知产业加速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航天强国建设作出我们的贡献。”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颖说道。就在2023年服贸会期间举办的“北京日”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上,北京经开区现场签约航天火箭智能感知产业基地项目。
总投资金额17.35亿元,项目占地75亩,从事电子设备、通信终端、新型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预计将在2026年投产……这一重点项目正是京津冀三地发挥协同优势,合力拿下大单的生动体现。在这次活动上,京津冀三地重点领域项目同台亮相,投资金额达1045.47亿元的51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覆盖现代服务、科技服务、数字经济、金融、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空天产业等13个重点产业,同时,三地还联合签署了《京津冀投资促进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球集中发布了277个招商引资项目,总额高达894.5亿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趋势下,深挖资源禀赋,助推产业驶向发展“快车道”,是北京经开区推动三地协同合作的主线。谈及在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暨联合招商推介会上,北京经开区分别与天津市武清区、东丽区达成战略合作,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道:“唱好京津‘双城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关键一环。”当下,北京经开区积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车”“创新药”“智能造”,这也为协同合作提供着新动能。据悉,在与天津市武清区的合作框架下,双方将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从建立联席会议交流机制、强化产业链条式协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发挥企业平台载体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交流五个方面着力,共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循着区域合作共赢未来的步调,此次活动期间,京津两市企业纷纷进行强强联合,签约合作项目共41个,意向投资额约271.81亿元。其中在基础设施领域,京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京滨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共同推进天津市武清区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凭着一场场合作的推动,“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产业协同模式正在加速形成。
近年来,从同台招商推介到集中项目签约,北京经开区紧抓发展契机,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优势,瞄准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补短板、锻长板,致力于打造更多高精尖产业协同范式。去年5月,第十届北京亦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大会举办,来自政产商研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话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及全球战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京津冀产业对接洽谈会在北京经开区举办,北京经开区、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天津市武清区和东丽区,河北省廊坊市和唐山市相关负责人相继作宣传推介,共同探讨发挥京津冀产业协作优势,并就共建机器人产业协同示范园达成共识,进一步激发京津冀协同新活力……
2023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上,京津冀三地首次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开展联合招商,借着东风,北京经开区又一次抛出了橄榄枝。“我们将结合创新药、医疗器械领域的现有优势,在供应链配套和项目协作上,积极对接天津、河北地区的医疗器械零部件企业及化学原料药、化学药、中成药领域企业,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链式互通的产业生态,助力提升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整体竞争力。”“我们将进一步培育更适合机器人企业生长的土壤,巩固深化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合作,让更多企业感受到、享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红利。”
来自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专班、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专班的代表满含诚意,在面向京津冀企业发出邀请的同时,又与京津冀其他地区形成合力,共同向全球企业发出了邀约。产业协同发展,该向何处迈进?为了让区域产业链发展更精准,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了“五群六链五廊”的产业协同发展新图景,明确了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新体系,成为投资京津冀的“指南针”“导航图”。这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多个关键词与北京经开区息息相关。当产业基础与发展图景相匹配,北京经开区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路径与优势更加清晰。
回看过去,北京经开区是京津冀联合招商推介活动上的“熟面孔”。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新阶段,北京经开区将会是三地携手向前的坚定推动者,“手拉手”架起引聚创新资源的桥梁,共创发展机遇,共同奔赴下一个十年。融媒体中心李啸
SMC将研发留在北京亦庄,生产配套功能正逐步延伸至天津、河北。融媒体中心吴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