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包”助工业稳增长企业添动力 紧抓四季度关键时间点,推动政策全面见效,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
深挖市场潜能扩大消费需求,稳定工业产品出口,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对普惠小微存量贷款适度让利……连日来,我国及时推出一系列“政策包”,助力工业稳增长、企业添动力。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紧抓四季度这一关键时间点,切实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全面见效,巩固工业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王红/制图
17项举措全力振作工业经济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国内外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恢复基础尚不牢固。10月份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出现小幅波动,仍需进一步巩固回升。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从多措并举夯实工业经济回稳基础、分业施策强化重点产业稳定发展、分区施策促进各地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分企施策持续提升企业活力等多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举措,全力振作工业经济。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政策举措强调精准发力,作出重点部署。
在深挖市场潜能方面,政策注重打通供需,加强协同。比如,在汽车领域,明确落实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的同时,提出建立常态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在消费品领域,持续开展消费品“三品”全国行系列活动,组织“百企千品”培优工程。
在保障生产、稳定产业链方面,工信部明确提出,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制定能源保供应急预案,指导地方优化有序用电措施,满足工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
工信部同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统筹推动汽车芯片推广应用、技术攻关、产能提升等,进一步拓展供应渠道。
“在瞄准短板持续发力的同时,提出建立常态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保障重点企业、行业稳定生产。”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说,下一步政策将在加强区域间、上下游联动上加力。
“支持政策一方面着力应对突发性因素冲击,保持物流畅通、供应链稳定,助力稳预期;一方面着眼于长远发展,提升工业水平,更好地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较快回升,既体现了政策效果,也表明中国工业体系完整、配套完善,具有强大的恢复能力。
分业施策、分区施策、分企施策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包”还注重分业施策、分区施策、分企施策。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重点在行业,关键在地方,主体是企业。
例如,在区域方面坚持因地制宜,提出东部工业大省主动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中西部地区努力巩固较快增长态势、东北地区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
“工业大省要抓好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方面,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有的省份还可以用好时机,加快调整工业结构,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刘向东说。
另外,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主体是企业。在落实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的同时,工信部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制定了精细化举措。鼓励大企业发挥“顶梁柱”作用,特别是国有企业发挥好对产业链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行动。
工信部鼓励大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开发一批低成本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还将以产业集群方式助力中小企业资源对接、要素整合,推进惠企政策落地。
“我们将进一步鼓励大型企业、平台企业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刘向东认为,随着工业经济支持政策不断深化、细化,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只要对外保住订单,对内挖掘消费潜力,扩大有效需求,工业经济有望在四季度持续回稳向好,继续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坚实支撑。本报综合报道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