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产品接连面世 新订单新企业蜂拥而至 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释放虹吸效应
新产品、新技术接连面世,新企业相继入驻,企业订单应接不暇,甚至虎年北京经开区第一声上市宝锣都在这个产业敲响……去年,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1649.9亿元,增速209.6%。今年开年,千亿级产业集群就释放出“虹吸效应”,不论是创新研发、订单销售,抑或是产业链企业集聚,生物医药产业不断“上新”,发展势头强劲。
新增市级新技术32项
“我们的膝关节手术机器人终于可以‘持证上岗’啦!”今年1月,这样的庆祝声在北京经开区响起。区内企业北京和华瑞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HURWA关节手术机器人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款获NMPA批准的国产膝关节手术机器人。
同样的喜悦还出现在雅客智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几天前,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口腔种植牙机器人在北京经开区成功完成了民营医院的首台手术。该机器人是全球首台口腔种植牙机器人,这台手术不仅验证了该机器人的实际操作能力,更为普惠医疗开了一个好头儿。
和华瑞博和雅客智慧都是来自北京经开区的医疗机器人企业,今年,两个企业分别研发的膝关节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口腔种植手术导航定位设备都入选第十六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名单。据统计,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入选第十六批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名单的生物、医药与医疗企业的新技术32项、新产品28个。
280余家新“力量”入驻
“我们搬家啦!”今年2月,北京经开区锋创科技园又迎来生物医药“新生”——德益阳光生物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开发全球无药可治的“同病第一”首创新药!聚焦这一目标,德益阳光专注在抗病毒、骨科等罕见病领域,研发“孤儿药”,服务不被关注的罕见病患者。德益阳光的入驻进一步丰富了北京经开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企业CEO刘宏宇说:“北京经开区有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对生物医药产业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更利于做出成果。”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作为北京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汇集拜耳、泰德、同仁堂等1700余家企业,形成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不难看出,这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已经成为了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代言人”。据统计,今年1月以来,北京经开区新入驻的生物医药企业已达280余家。
研发订单营收喜讯连连
“今年以来,我们的订单和产量同比上升!”“今年截至目前,我们的营收稳中有升。”这是分别来自区内企业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阿斯利康医药(北京)有限公司的好消息。
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冲锋在前,不断迎来喜讯。3月23日,北京经开区虎年第一股就出自生物医药产业——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当前,该企业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研新药23个,其中,17个已进入临床。为了确保新药上市后规模化生产产能,企业在北京经开区建设的近5万平方米的新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也已进入工程建设收尾阶段。
新技术、新产品焕发活力,新企业完善产业链,新订单、新上市带来向好新形势……如今,北京经开区的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羽翼渐丰。融媒体中心记者卢金曦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