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权威访谈 北京经开区: 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

  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个新概念——“新质生产力”。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9月7日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本期《亦城时报》特别选取了新华社的权威解读文章,帮助大家打开问号,并结合北京经开区发展实际,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请他谈谈北京经开区形成新质生产力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北京经开区需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好环境,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日前接受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采访,就北京经开区如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表示,作为首都实体经济主阵地,北京经开区还需从整合创新资源、发力未来产业、营造环境三方面发力。

  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首先,新质生产力与我们此前强调的生产力有怎样的区别?盛朝迅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指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要素、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生产力。相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要素配置优、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人类改造自然手段和方式的明显进步,代表着生产力水平质的跃迁。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当前,我国为何着重强调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盛朝迅说,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要求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推动要素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先进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生产力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前瞻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指引。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将会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催生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塑产业体系引擎,构筑创新引领型发展新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必由之路。

  我们注意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两次谈及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关键词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那么,如何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对此,盛朝迅解读说,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也是科技创新,由此可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紧密关联、同频共振、相互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科技与产业结合形成的产物,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孕育兴起、不断壮大的过程。

  三方面发力推进新质生产力

  北京经开区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如何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挥主阵地和核心引擎作用,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盛朝迅建议,作为北京市唯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开区需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好环境,以“新质生产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这对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意义非凡。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他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资源整合优化、顺畅转化、快速产业化,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二是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和加速计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为带动经济增长新支柱,加速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成长,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载体。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适宜的制度保障。

  融媒体中心朱菲娜

1.jpg

  林飞龙/制图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