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用青春践行志愿精神
王星
近日,中建七局一公司团委副书记王星荣获“2022年亦城青年榜样”称号,这让她不禁想起人生中的第一次志愿服务,那是在2014年,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她,到学校附近的青少年宫做六一儿童节义工,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颜、听到一声声稚嫩的感谢后,她毅然决定将这次偶然的相遇变成了必然的选择,开启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生涯。
“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要把自己收到的爱心反馈出去,尽自己所能帮助每一个弱势群体,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感受自己作为一个平凡人在发光发热。”王星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作为中医的爷爷退休之后仍为村民出诊治病,无数次在睡梦中,王星听到爷爷匆忙穿衣起身为孩童诊治、为产妇接生,即便事后得到的诊金微乎其微,但爷爷仍然享受用自己的医术为别人带来帮助的过程,无形之中也让王星产生了想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的想法。
上大学之后,王星接触了正规的慈善机构,满怀热忱地加入了志愿队伍,周末前往少年宫做免费义工、寒暑假到敬老院助老、参加了郑州慈善总会组织的40天“大学生养老护理员”暑期助老活动、到偏远地区开展义务支教30天;参加工作后,她牵头组织了“情暖童心·六个一”“支援社区核酸检测”“重阳节助老”等多项大型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北京经开区庆祝建党100周年城市志愿服务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在从事志愿服务近10年的路上,有苦有累,但王星从未停下脚步,始终活跃在最前线。“我不太愿意用‘坚持’这个词汇来形容我的志愿服务,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汇来概述,我觉得‘热爱’更为贴切。”在王星看来,“坚持”含有一丝被动的意味,而她从事志愿服务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在帮助他人时收获的感动也成为王星志愿服务的动力来源。去年,王星偶然了解到,一个家庭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妻子也出现了高烧症状,丈夫常年在国外工作,无法近距离照顾家人。王星了解情况后,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买到了当时市面上紧缺的退烧药、止疼片,并无偿送了过去。事后,这位丈夫特别打电话表示感谢,表示一定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王星说,“原本这对我来说是很平常的一件小事,没有想到会收获到对方‘传递爱心’的惊喜,让我感受到无比温暖和感动,这或许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吧。”
多年来,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王星始终身体力行地服务社会,尊老爱幼,帮助弱势群体。2020年9月,她带领公司青年员工响应北京团市委号召发动全体职工参与北京团市委“义援和田·藏书置换”,为新疆和田小学图书馆捐赠爱心书籍1200余册,王星本人也在本次活动中被评为“最佳捐赠个人”。她常态化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服务工友活动;开展“金秋助学”“情暖夕阳”“温暖回乡路”等志愿活动;组织开展义诊、免费理发、国民体质监测、红歌会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近百场,服务10000余人次;关爱留守儿童,惠及1482个困难工友家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虽然个人力量很渺小,但王星一直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大爱情怀。
融媒体中心黄巧维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