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焰平:实现全球创新抗纤维化靶向药“零的突破”
■人物名片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
面对肺纤维化这座世界医疗难题的大山,他带领核心团队40多人,自主研发的治疗特异性肺纤维化新药TDI-01,实现了全球创新抗纤维化靶向药“零的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下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口服小分子药物对外授权的最高纪录,给全世界肺纤维化患者奏响了福音。
他是赵焰平,教授级高工,现任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先后主持7个新药品种开发,承担重大项目4项,申请国内专利34项,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做出突出贡献;曾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医药人最朴实的信念就是治病救人
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肺纤维化一旦被确诊,平均生存期仅为2.8年,它比绝大部分的癌症致死率都高。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300万肺纤维化患者,每年还以11%的比例在增长,且没有合适的有效药物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这让赵焰平感受到强烈的紧迫感:必须加快治疗肺纤维化原创新药的研发进程,治病救人,刻不容缓。
2015年开始,赵焰平牵头布局原创新药研发,开启了“高端制剂+原创新药”双创新模式,组建创新药部,通过肺纤维化、慢阻肺、肺癌等临床亟需肺病新药的开发,先后搭建了高选择性激酶抑制剂、神经离子通道受体拮抗剂及靶向蛋白降解技术(PROTAC)的新药发现技术平台,目前已孵化出6个肺病1类新药。
2017年,他全力攻关治疗特异性肺纤维化新药,仅三年时间,就成功自主研发出治疗特异性肺纤维化1.1类新药TDI-01,是全新靶点ROCK2的高选择性抑制剂,2018年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支持;2020年中美双报获批临床,已在美国完成I期临床试验,正在国内开展临床桥接试验。该成果不仅是北京泰德制药第一个在美国做临床试验的原创新药,实现了全球创新抗纤维化靶向药“零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成功将该领域技术能力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日前,该项目与美国GravtionBioscience达成海外授权合作协议,交易总值达5.175亿美元,创下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口服小分子药物对外授权的最高纪录。
这样的研发速度与成果,在创新药研发领域堪称奇迹。这个奇迹正是源于中国医药人“治病救人”的朴实信念。
原研药领域的“探路者”求速又保质
有人说,赵焰平是原创新药领域的“探路者”,他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的创新研发都是在“移山”,只是山的大小不一样,有的山矮一点,有的山仰首不见顶。
原创新药研发这座山比一般的山要更加难移动,原因有两点:首先是研发的工作量巨大,速度就是生命。原创新药研发是从0到1的突破,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中间有无数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要推倒重来,但过程中又要保持高效。以治疗特异性肺纤维化靶向药TDI-01为例,从选择有效靶点开始就是几千次的试验;筛选出有效靶点,逐一寻找优化验证,这个过程又是漫长的无数次失败;有效靶点验证成功后,再进行动物试验,无效后再往回追溯,如此往复的过程,对研发人员的韧性是巨大考验。
其次是原创新药质量的保证。药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它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关乎人的生命,既要保证安全,还要保证有效。
TDI-01在临床试验阶段,尚未发现不良反应,而且TDI-01的治疗机理非常精准,靶向屏蔽掉了肺纤维化的一个关键酶,使得纤维化的进程停止,对于轻度的肺纤维化患者,甚至可以达到逆转。至于费用,赵焰平说了一句话,“中国人自己研发的药,一定让中国老百姓用得起。”
在大国医药的崛起时代乘风破浪
“生物医药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护,核心产品技术专利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支持一批自主研发的创新品种,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亟需,推出全球新的品种,尽快做大做强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每一个医药人责无旁贷。”赵焰平说。
为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国家利好政策频出,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加大对生物医药创新产业扶持力度,以泰德制药所在地——北京经开区为例,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服务链,在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率先搭建“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全环节服务体系,强化对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的系统集成、协同联动、开放创新,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制度型开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对于行业发展前景,赵焰平充满希望,“我们正处在一个崛起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
移除一座座医疗顽疾的大山,寻求“原创新药”,为人类健康谋福祉——这个信念,一直激励着赵焰平不断开拓,勇往直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