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新:让太赫兹技术助力安检模式跨越创新
■人物名片欧必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21年10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冬奥会测试赛首次启用了一种无感知、无停留的安检设备,当进场的人们径直穿过安检门却不需做任何停留时,都不禁竖起大拇指连声赞叹。为这一冬奥创举提供安检技术的,正是欧必翼太赫兹公司,也是欧必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新创业20年来的又一次技术突破。
张建新说:“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我们一直在为安防、安检的无处不在,却又‘似乎不在’而不断探索新的方向和技术,用科技赋能产业,用创新领先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门控安防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改造,到多型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主动式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等,从实业自强到自筹资金建设北京经开区首家互联网创新园,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互联互通,张建新说:“做企业的责任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在时代的浪潮下求新求变,为国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主研发敲开民族实业之门
2000年初期,大部分企业对科技研发的重视程度并不高。进行自主研发需要耗费企业经营者大量精力,并付出长期的资金成本,张建新还是顶住了压力,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他说:“企业经营需要回归本质,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技术是核心、是基础,完全自主可控是创立企业的根本。”
在张建新的带领下,欧必翼从成立之初就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发,率先研制出领先国内外的安全旋转门产品,并将系列成果应用于商业、会展、机场轨交等公共领域……每一个技术和应用都是从无到有,每一次挑战都是战略机遇的成功转型。如今,欧必翼的产品服务于全球20多个领域、近万家公司,结束了欧美品牌独大的局面。
张建新说:“安全防范不仅是客户的需求,更是国家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是平安城市、社会综合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把产品的研发结合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有勇气和智慧冲破眼前的藩篱。”
打破边界创建互联网创新园
2012年,张建新决心筹建互联网创新产业园。他组织多个考察团走访全国各地的园区并远赴美国硅谷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模式——“基地+机制+基金+机构”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2015年,OBE互联网创新园在北京经开区建成。这是一个集实业发展、金融发展、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业平台,它搭建起投资人与创业者的成长桥梁。园区创建之始就吸引了30多家业内口碑极佳的企业入驻。目前引入的企业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大健康、航天动力技术为核心的硬科技企业达56家,形成了“产业中心、上市公司培育中心、科技孵化中心、资本中心、创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为主导的6大中心。张建新说:“创建产业园的最初目的是实现多领域的共通共融,它让我和很多人都突破了自身的局限,我希望能在园区的这张大网中,有更多优秀的科技企业诞生。”
科技创新太赫兹技术产品化
对于如何关注到太赫兹技术,这得益于理工科背景的张建新始终能够保持对国内外高新技术的高度关注。2018年,他和首都师范大学太赫兹重点实验室进行深入沟通,就太赫兹技术的产业化、产品化达成了高度共识。张建新说:“为了将太赫兹及毫米波技术形成中国的自主研究成果转化,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院所、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应用上深度沟通。”后来,张建新自建研发团队,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形成战略合作,经过多轮的反复实验,在太赫兹、毫米波技术应用上,终于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
如今,欧必翼已经研发出包括太赫兹、毫米波人体安检设备系列产品,并结合全球领先的潜在情绪智能分析系统、多维感知信息监测系统等,着力于为民用航空、轨道交通、会议会展、大型活动、高安保级别企业等领域提供智能安检·智慧安防解决方案,实现了安检模式的跨越式创新。
谈到这些年OBE的发展变化,张建新不无感慨地说:“实业为本,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核心支柱产业,是创造社会财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根底。我看好实体经济,通过长期的技术沉淀必然累积竞争优势,结合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发展大的趋势,很多产业必然将进行升级,智能化智慧化将为其增添翅膀,科技的进步将实现更广阔的发展。”
在时代沉浮的硝烟中,最可贵的是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投身智能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家,他以实业为基,托起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他脚踏实地创新创造,把深沉的家国情怀倾注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