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榜样耀亦城 | 赵斌:解决发动机难题的“老中医”

  编者按:7月20日,“2021亦庄榜样”揭晓,为积极营造向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的浓厚氛围,引领带动全区职工群众踔厉不怠、奋发进取,谱写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亦庄新城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7月20日起,“北京亦庄”微信公众号平台将开设“榜样耀亦城”专栏,集中展示“2021亦庄榜样”先进事迹。今天推出第六篇《解决发动机难题的“老中医”——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装调专业首席技师 赵斌》。

解决发动机难题的“老中医”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总成装调专业首席技师赵斌

  有人说,工匠精神是对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追求极致和完美。在北京奔驰,赵斌,以26年的工作生涯,赋予了大国工匠更深的含义:厚德至诚,精工至善,创新致远,实干争先。

  走进北京奔驰的“赵斌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汽车的钢铁“心脏”——发动机,这是赵斌进入奔驰近20年最为珍爱的“宝贝”,也是他孜孜不断学习与钻研的动力。诺大的房间里,他如“庖丁解牛”般熟练自如地摆弄着发动机的每一个部件,当人们好奇他是如何能做到通过观颜、辩听、嗅味的高超本领而判断发动机故障的时候,他只是平静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坚持做一件事,时间长了自然就拥有了这样的本领。”面对他的坦然与谦逊,不仅让人想起了诗经中的一句话“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环顾工作室四周,整整一面置物柜上是他历年获得的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国汽车行业“最美汽车人”、北京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北京市“首都市民学习之星”……与发动机展台并列的是一系列其他已经创新应用的相关产品。白色置物柜,蓝色的展台,创新器具、实物和模型,简简单单的布置却掩盖不了赵斌对工作的坚持与热爱,蓝色的工装也在他坚毅和智慧的眼神中彰显着职业的神圣。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如他所说的平凡,还是如我们所见的“伟大”?他在汽车行业变迁中的经历或许是最好的解答。

赵斌:解决发动机难题的“老中医”.jpg

  学,才是硬道理!

  从1996年中专毕业进入北京吉普,到2005年加入北京奔驰,从发动机冷热试验转移到发动机返修,赵斌遇到的转型和难题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他心中却有着不竭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动力。对于他来说,掌握新技能的方法就是废寝忘食地学习和不断地实践。

  赵斌在校学的是机械制造,毕业后进入北京吉普被安排到发动机工厂从事发动机装调。彼时的他对发动机一窍不通却又非常好奇,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会,可以学!”厂里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一有疑问,赵斌就向他们请教,老匠人们也乐于传授经验。同时,他深知自己知识的不足,需要大量的书籍补充,一有时间就去书店或图书馆找相关的书来看。多年来,他翻阅了大量有关发动机原理及构造的书籍来丰富理论知识,并不断消化应用到实际工作,在反复的积累和进步中成长为调试和修复发动机的好手。而北汽老工匠们敬业乐群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影响着赵斌。就这样,赵斌和发动机结下了第一个十年之缘。

  2006年1月,赵斌加入到北京奔驰一工厂发动机/桥车间后,遇到了全新的难题:北京奔驰的测试程序更加复杂,全然不同的发动机热试验设备、发动机热试验测功机、发动机热试验PLC程序组件等都亟需他去攻克,这些挑战,反而让他知难而进。同年5月,他被派往德国参加发动机试验技能培训。好强的他觉得:外专能干好的我们一样能干好!培训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技术、专业词汇,认真观察发动机试验的每一步操作,主动与专家进行沟通,全面认真地做好记录,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他一定会尽快找到德国讲师请教,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德方培训师细心指导和耐心传授下,一个月培训期,他不仅练就了过硬的技术,还从德国带回大量学习笔记和资料,对日后北京奔驰发动机热试验的顺利生产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

  坚韧执著,千锤百炼铸就技术顶尖

  每当人们钦佩他的技能,肯定他的天赋时,他总是说,这是自己日复一日坚持的结果,无论什么行业,再简单的事情只要做到极致就能成为最好的。

  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赵斌的工作重心从发动机冷、热试验转移到发动机的返修上。发动机诊断是发动机各项技术的难点,涉及整车电路、机械等各类复杂情况,极难精准确定。为尽快掌握相关技术,赵斌对教学机进行了无数次的拆装,然后到生产线把每一个工位的工艺和技能都“吃透”。在这个过程中,他练就了观颜、辨听、嗅味判断发动机工作状态的高超本领。通过观察排烟颜色,辨听发动机工况声音,嗅闻发动机运转发出的某些特殊气味,他能够精确判断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准确率达90%。

  赵斌不仅能快速分析判断发动机的大多数问题,还提出了发动机返修中先“精准判断、后实施”的工作理念,通过提高初步判断准确率,找到返修的“直线距离”再实施返修,最终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赵斌返修法”,大幅提升返修效率,累计节约成本近千万元。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地学习与探索,他成为了北汽集团发动机制造领域公认的“技术专家”。

  随着赵斌对生产工艺有着越来越深入的“阅读”能力,当生产线出现瓶颈、发生疑难问题时,他都能够准确快速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他把经验、返修案例、诊断思路等以大数据形式,存储到服务器中,通过电脑终端呈现,供返修工作中随时查询、使用。目前,赵斌主导、参与解决课题超过50项,主导多款新机型试制100余次。

  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用创新服务生产

  2013年8月,在亦庄智能制造的引领下,北京奔驰在亦庄以赵斌的名义成立的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赵斌工作室获批成立,2019年因突出贡献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赵斌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发动机工厂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带徒传技、成果推广的重要平台。仅近两三年来,他带领团队完成技术创新项目80余项,自行设计制作了“整车上返修发动机的异形工装组套”等特殊返修工装20余套,新能源教具两套……累计为公司节约上千万元成本。在服务生产的过程中,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和沉着的思考。他常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效率、解决问题、服务生产。每一次哪怕微小的改进都能让生产向前跨出一步。”“每解决一个问题都会增长知识和经验。”说到这个理念就不得不提起近年来他主导的《冷试台双向AGV的应用与实施,降低HPE指标》项目。发动机冷试台工装车人工转运效率低、时间长, 2020年奔驰工厂的装车工人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问题尤为明显。赵斌了解到情况后,带领团队通过定制AGV技术方案解决了这个难题。整整一年,为了能让AGV在有限的工厂车间代替人工转运,他在忙于其他创新应用的同时,脑子里每天都装着设计思路并反复实践,通过编制、确定AGV控制策略、运行轨迹,最终实现了以AGV小车双向运行替代6名员工的操作,每年可节约上百万元。而在电池工厂建设伊始,他与团队积极参与、承担电池试装工作,从发动机到电池,赵斌带领团队学习、导入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在电池工厂建成后,在工作室内规划出新能源培训岛,完成新能源教具两套,承接起发动机与电池的新能源基础技术导入、培训的工作。

  带徒传技,如师如父大爱无私

  作为无可替代的大工匠,赵斌也承担着为公司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任务。见证了入行初期老师傅们毫无保留的传承和德国培训中外专一丝不苟的教授,他对传道授业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现在就想把自己这么多年学到的、总结出来的、悟到的技术和经验都传授给别人,教学相长,通过因材施教、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和他们一起成长,共同推动行业进步。”自工作室成立以来,他每年都会与至少5名员工签订“师带徒”协议,提高员工的装配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截至目前已经培养了100多名高级工,40多名技师和高级技师。这些高技能人才目前都已经成为公司各生产车间生产制造的骨干力量。

  对于如何传授技能,赵斌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最重要的是让徒弟们遵守工作的原则、规范,在一条正确的大道上行驶。至于具体的技能,还是要鼓励他们探索出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同时还要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学会动脑。”深受裨益的徒弟赵赛,是赵斌带出的“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最深的感受就是:师傅就像父亲,不仅教你怎么工作,怎么做人,还无私地帮助你。至于赵斌是如何做到的,那是他和赵赛之间又一个很长的故事……

  谈及什么是工匠精神,赵斌说到:“将心沉下来,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好的做法,再简单也要做到极致,等到别人比不了了,再以点带面,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更多人,这就是工匠精神。”而在他的身上,还有更多的优秀品质,沉稳内敛、虚心好学、严己宽人、无私传承……

  这,就是大国工匠的浑然天成。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