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榜样耀亦城 | 宋红红:用大爱照顾老人的“贴心人”

  编者按:7月20日,“2021亦庄榜样”揭晓,为积极营造向榜样看齐、向先进学习的浓厚氛围,引领带动全区职工群众踔厉不怠、奋发进取,谱写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亦庄新城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7月20日起,“北京亦庄”微信公众号平台将开设“榜样耀亦城”专栏,集中展示“2021亦庄榜样”先进事迹。今天推出第五篇《用大爱照顾老人的“贴心人”——大兴区爱壹家老年护养院院长宋红红》。

用大爱照顾老人的“贴心人”

  ——大兴区爱壹家老年护养院院长宋红红

  爱壹家老年护养院,80后的宋红红是这里的院长。六年间,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风雨无阻,她以“尽心竭力”四个字诠释着青春和热忱,成为夕阳红背后那道温暖的光。

宋红红:用大爱照顾老人的“贴心人”.jpg

  33岁,选择一条新的路

  宋红红2002年毕业后一直在三甲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于常见病的护理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经验丰富。如果一直在这样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她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能成为医护界的南丁格尔。而33岁时的一次经历,转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13年,山东老家90岁的爷爷突发脑梗不能自理,子女们衣不解带地伺候了一年多,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爷爷的状况还是一天天恶化。为了让爷爷得到专业护理,她开始考察养老机构的护理模式。

  “当时接待我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老院长,我在那里看到一幅非常温馨的画面:一位老人做了气管切开术说不了话,护理人员拿着小白板和老人写字交流。窗外的阳光照在护理人员脸上,她当时的微笑像天使在救赎一个生命。”院长告诉她,老人身患甲状腺癌,照护风险很大,在院里收住这样的老人还是首例,但经过精心护理,老人已经平稳度过半年了。

  当院长知道她在医院工作,眼中充满期待地看着她说:“其实我们养老机构很缺像你这样既年轻又专业的人才,养老服务是一项有温度、有爱心的事业,它需要用智慧和真心传递温度和真情,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我们可以让老人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从养老院离开后,院长的话犹如在耳,想起同样亟待护理的爷爷,宋红红仿佛在内心选择了一条新的路!

  从不吝惜的爱与陪伴

  因爱而变,宋红红来到爱壹家老年护养院,开始了“护士长”工作,她很快熟练掌握了养老护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不仅能带教年轻护士进行吸氧、雾化、吸痰、注射、输液等医疗护理操作,也能亲自指导护理员大姐们进行饮食照料、清洁照料、睡眠照料、排泄照料等各项生活护理操作技能。

  “我能够体会到老人不能自理的无奈,无论多细微都可能关乎他们的感受和尊严。”带着这样的认知,只要老人需要,她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喂饭、洗澡、协助排便、洗脸洗脚、理发,全面而细微的照护让很多老人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她还学习了专业的康复技能,很多脑血管疾病和骨折术后老人经过康复锻炼后肢体活动能力明显提高。

  对于宋红红来说:工作不是重复,而是不断挑战自己,帮助更多的老人,帮助更难护理的认知障碍老人。为此她带领护理人员,专门学习认知症老人的疾病特征、临床表现、非药物干预方法,使老人得到了专业照护,缓解了他们时间、空间认知能力下降,幻听幻视以及不时出现的孤独恐惧。

  孙阿姨是2019年5月份入住的一位认知障碍老人,入住时老人幻觉非常明显,总说别人偷了她东西,站到窗边说窗外有人打架放火、还要砸窗跳窗,不吃不睡。老人儿子身体不好,要住院,女儿在国外没法及时回国,焦虑万分之下找到了宋红红。宋红红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多难,也要照护好老人!她首先把房间内所有不利于安全的因素一一去除。为了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她就陪着老人听老电影的音乐,回忆过去的事情、做算术题、拼七巧板、画钟表等,老人不吃饭时,她就扮演老人的外孙女,躺在地上打滚说自己很饿,想让姥姥陪自己吃饭,吃完饭上学去。老人说外边着火,她就扮演消防员灭火,帮助老人解决幻想中遇到的麻烦,让老人逐步情绪平稳。老人刚来的一个星期,晚上基本不睡觉,还会到处游走,宋红红就晚上不回家,陪老人一起在院子里聊天散步,一直走到后半夜。经过二十多天的专业护理,孙阿姨已经熟悉护养院的环境和工作人员,能够规律饮食、睡眠,同时也非常信任宋红红和护理人员。经过一年的照护,孙阿姨的女儿从国外回来后惊喜地发现,妈妈的状态非常好,交流、生活很多方面已接近于正常。连给老人复诊的专家都惊叹道:“阿姨已经恢复了90%,这简直是个奇迹!”

  为了给老人营造温馨快乐的生活环境,不善运动和才艺的宋红红还成为了“手艺人”。只要有时间,她就带着老人们做剪纸、折纸、树叶贴画等手工,领着老人学习手指操、八段锦锻炼身体。除夕守岁,初一拜年,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每个传统节日,她都和老人一起度过。她说:“老人开心,我也开心!”

  给老人最专业的陪护

  护养院内的老人大多为失能失智的高龄老人,平均年龄85.5岁,照护难度大,护理员不仅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更需要非常专业的照护技术和各种护理、康复知识。但是在养老行业,护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30多、40多岁都算年轻人,很多都是50多岁,流动性也高。很多年龄大的护理人员不怕辛苦,但学习新知识、接受笔试、书写、考核却非常头痛,有的甚至因此辞职。

  面对这种情况,宋红红不断地给大家做工作,开动员大会,发掘其中好学、乐学的大龄护理员做代表影响带动其他人。她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给大家讲课,一周一次的护理操作培训,两周一次的理论培训,每月、每季度、每年度的考核评比……

  “家属把老人送到这儿,就好比送来一个寄宿的幼儿园小朋友,不能有一点闪失。护理员不能只有爱心和耐心,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护理能力,老人才能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年复一年的学习和灌输,现在,院内的每个护理员基本都可以做到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操作过硬,宋红红本人也被遴选为北京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和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的裁判。

  疫情让我们更强大

  2019年底老院长退休,把护养院的重任交给了宋红红,对于这一交接,老院长既信任又期待,宋红红心中也满是不舍与感激。然而疫情的意外来临突然让护养院举步维艰,首先是物资紧缺,“当时最困难的就是没有防疫物资,库房里仅有几十个口罩和小瓶酒精不到10瓶,药店、网上都买不到。就像一个战士,没有武器怎么去战场打仗?”事关老人安全,她每天急得睡不着、吃不下。她广泛联络各种资源,筹集到300个口罩和4箱酒精,解决了疫情初期的燃眉之急,保证了民政部门物资支援到达前安全度过。

  由于疫情封闭要求,院内所有人员不能进出,她说:“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人员,她们无怨无悔地常年坚守在院内,特别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有的都3年没回老家了!”而她本人,已经三年没有和远在山东的父母见面,甚至在去年父亲结肠癌手术时也未能床前尽孝。谈及家人,宋红红眼圈发红:“封闭时间最长的一次,我半年没有见到家人。三年来,三个孩子或由老人带回千里之外的老家,或由爱人一个人独自照顾生活和学习。对家人和孩子,我愧疚又感激,但也希望孩子们能够成长为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疫情虽然艰难,她还是趁着封闭的时间继续细化服务与管理的标准体系,鼓励护养院全体职工继续提高全方位的护理能力。三年来,因疫情封闭家属不能随时探望老人,院内老人基础疾病较多,很多突发情况只能靠院里解决,风险更大,劳动强度更高,最苦的一天她和护理人员一天都没吃上饭。老人的健康、护养院经济的窘迫、护理人员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苦闷,她都装在心里,很多次因为过分焦虑半夜惊起,又咬着牙坚持下来。她说:“我们是一个有爱的大家庭,关键时刻我们一起攻坚克难,先把工作做好,其他的都先抛之脑后,这种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的,是我们携手共进多年的结果。疫情是对我们的又一次洗礼,困难只会让我们更强大。”

  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宋红红的爱与奉献真正让失能老人不失快乐,让失智老人不失幸福,让失能失智老人不失尊严。泰戈尔说:“生命赐给了我们,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才能获得生命”,她活成了诗中的样子,生命也因她而绽放。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