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专访 全国大市场怎么统一怎么建?
贾若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为何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何重要意义?对此,融媒体中心记者对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若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涛。
1
为何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期已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有专家表示,现阶段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有利于国内大循环的进一步畅通,又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
■促进商品要素资源畅通流动
融媒体中心:《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为何需要全国统一大市场?如何看待此次发布选择的时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若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有效化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重大举措。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不断提高市场运行效率,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市场资源优势,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有力稳住我国经济基本盘,更好支撑我国经济实现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
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在三驾马车中发挥了主拉动作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会进一步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使要素自由流动更加畅通,在进一步稳定消费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投资、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基础上不断求进趋优。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化解当前统一市场建设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统一大市场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设施加快联通,要素市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共识不断凝聚,公平竞争理念深入人心。但也要看到,实践中还有一些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问题,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要素在跨区域自由流动时还会受到行政壁垒的限制,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仍不完善,商品和服务市场质量体系尚不健全,市场监管规则、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超大规模市场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等。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步化解上述问题,既可以进一步畅通全国大循环,又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涛: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拥有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将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的底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点任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样的大循环一定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而不是各种封闭的小市场。同时,新发展格局还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只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才能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
■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
融媒体中心:中央此前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此次意见是二者的集成吗?
贾若祥:打通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加畅通,需要多维度发力,《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着眼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意见》着眼点在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它们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梁架柱”的制度型安排,在制度层面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必将对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更好利用发挥、巩固增强我国市场资源的巨大优势,对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刘涛:《意见》的出台,是继2020年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2021年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深化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的又一重要部署。上述三个文件提出的政策措施有交集,更有递进。比如,《意见》中涵盖了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七大要素和资源市场,相比于前两个文件,相关内容有了明显拓展。
总体上看,这三个文件形成了一个互为支撑的整体,有利于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如何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专家表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坚持立破并举,先立后破。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全国一盘棋畅通大循环,推动《意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立破并举先立后破
融媒体中心:全国统一大市场怎么建?应从哪里着手?面临哪些重点任务?
贾若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立破并举,先立后破。“立”就是立市场的“游戏规则”,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制度性支撑。“破”就是破行政壁垒,要拆除行政壁垒对要素自由流动的显性或隐性的“藩篱”,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畅通流动,着力解决通而不畅的问题。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要围绕“五统一”和“一规范”重点推进。“五统一”是指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这五个统一是“立”的重要内容。从市场的“软设施”“硬设施”的统一,以及要素资源、商品服务的市场统一,到后续市场监管的公平统一,实现了对市场全过程、全领域的统一,为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规范”是“破”的内容,指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破除妨碍统一市场建设的“篱笆”,在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五方面作出明确部署,旨在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更好发挥政府调控“有形的手”的作用,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
刘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坚持立破并举,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一市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硬件”不断完善,而统一市场相关的制度规则“软件”方面则存在短板和不足,不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为此,《意见》从制度建设着眼,就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打通制度堵点部署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在“立”的方面,《意见》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四个方面,提出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从市场监管规则、监管执法和监管能力方面,提出要推进市场监管的公平统一。在“破”的方面,《意见》从强化反垄断、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其中,针对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以及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做法,有针对性地明确了12项“不得”从事的行为。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建设高标准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多门类、开放型的商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多层次、多样化的要素市场体系也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特别是要素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新发展格局下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为此,《意见》提出“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其中,既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也涵盖了新兴的技术和数据、能源以及生态环境市场。
另外,《意见》还强调“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提出要健全商品质量体系,推动认证结果跨行业跨区域互通互认;完善标准和计量体系,加快制定面部识别等智能化识别系统的全国统一标准和安全规范;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推动跨国跨地区经营的市场主体为消费者提供统一便捷的售后服务等。
■全国一盘棋畅通大循环
融媒体中心:如何推动《意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贾若祥:一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对积极推动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可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典型案例通报约谈和问题整改制度,着力解决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当市场干预和不当竞争行为问题。
三是通过区域协作优先推进。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不折不扣落实《意见》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是否存在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开展自查清理。
刘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对此,《意见》提出要探索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南,动态发布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清单,建立健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部门协调机制;还提出要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总之,抓好《意见》的落实,我国超大规模统一市场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形成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3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何意义?
《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对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重要部署,为下一步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贾若祥:2021年,内需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9.1%,内需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会为稳定和不断扩大内需提供基础性制度环境支撑,不断提升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只有构建起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更好地促进要素自由顺畅流动,才能畅通国内大循环,使生产、分配、流动、消费有机联动,互促互进。国内大循环的顺畅运转,将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共同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第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确保我国经济大盘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114万亿多的经济体量,超大规模人口和超大规模经济体量意味着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内需已经成为稳定我国经济大盘的基础性力量,通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以优化市场环境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以打通堵点卡点拓展更广阔流通空间,以公平公正监管营造更透明营商环境,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循环畅通,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发展动力,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第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应该是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基础性支撑。加快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根据市场规律实现更高层次的分工协作,通过市场的力量提高发展的效率和效益,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基础。
第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在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基础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合理配置,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其自主性和可控性,可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强大竞争力,推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刘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就要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各类创新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有利于以统一大市场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使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并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有利于更好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融媒体中心记者朱菲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