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杰 试一试也许真能跨过去
“人一定不能遇到问题就退却,试一试也许真能跨过去呢?”昼夜不眠的廊坊方舱医院二期工程现场,段立杰跨过了挑战,让他们建设的区域首个提前完工,更是实现了36小时建成103个箱式病房的“奇迹”。段立杰看到自己团队所建造的医院箱式病房正为抗疫工作做出贡献,身上多日来积攒的疲惫顷刻间消失,只剩下满载的荣誉感。在过去的一周里,他和他的团队每天只睡2至3个小时,昼夜不停地为廊坊方舱医院二期工程完成了183间箱式病房的建造工作。
38岁的段立杰从小就对建筑工作十分熟悉。“我的父亲也是做建筑行业的,他的师傅曾经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小时候父亲常会带我去见这位师傅,我在崇敬他的同时也萌生了想要从事建筑行业的念头。”于是,2006年毕业后的段立杰应聘到了中建二局一公司,成为了设备安装分公司的一名员工。16年间,从施工员到项目经理,段立杰的脸上留下了风吹日晒的痕迹,也积攒了更多丰富的项目经验。
不久前,北京经开区企业中建二局一公司接到了驰援廊坊方舱医院建设的任务,设备安装分公司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任务。段立杰也被任命为该项目援建小组的负责人,带领4名管理人员和130名工人即刻赶赴河北廊坊。
这是段立杰第一次参加方舱医院建设工作。“此前,中建二局一公司就曾援建武汉雷神山方舱医院。当时我就申请参加了,但最终没能成行,心中一直有遗憾。这次公司派我去援建廊坊项目,虽然任务更加紧急繁重,但我当时心中只有按捺不住的激动。”段立杰说,能参加这样的任务,可以说是每个建筑人的愿望。所以,即使他们到达现场后面临着一个接一个的困难和挑战,心中的热情也从未消退。
从接到任务到抵达现场,段立杰的团队只用了16个小时,成为第一个进场的施工单位。“这个任务非常紧急,现场给施工人员居住的板房都没来得及搭建,大家前几天只能在一片空地上住帐篷,褥子下面就是土地。晚上帐篷内的温度只有几度,那几天还赶上了一场雨,生活环境的确非常艰苦。”一开始,甚至帐篷和被褥都是紧缺物资,而段立杰二话没说,把有限的住宿物资优先让给工人们使用,带着管理团队裹上军大衣找个背风处和衣而眠了一夜。
为了完成援建任务,他们每天从早上7点连续作战到次日凌晨四五点,除了一日三餐“光盘”工地的盒饭,必须要在半夜以及睡前再各来一碗泡面,摄入的能量才能和急速消耗的体力持平。眼看着每天的微信步数最少要从3万涨到4万,段立杰坦言,工作这么多年,这么苦还是第一次。事实上,整个廊坊方舱医院二期工程现场一直就是这样昼夜不眠,夜色中塔吊林立的工地灯火通明宛若白昼,所有的援建小组都在拼命赶工。“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和病毒赛跑的一次任务。需要治疗和集中医学观察的患者都在等待着我们的方舱建成,这是一份有使命感的工作。”
带着这份使命感,段立杰带着团队完成了两块区域183个箱式病房的建设工作,其中有103个病房是临危受命在36小时内抢工完成的。每次面对“不可能”的工期,沉稳的段立杰从不会花时间去抱怨和苦恼,善于冷静分析的他,会第一时间根据工期将工程内容细化再细化,把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精确到分钟,并节省一切无效时间,“争取把一切时间都留给建设病房。”
最后的36个小时,段立杰一分钟都没有休息。段立杰说,如果不是非常时刻,他还是希望管理团队和工人团队都能劳逸结合。但如果再碰上硬仗,他们也一定还会奋力而为,使命必达。
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艳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