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春起 车间里的“扛把子”
不知不觉,都春起已经在航天万源电装岗位上做了20余年,当初英俊潇洒的帅小伙,现如今变成“大叔”。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今年年初,他终于加入了“中药调理”大军,他说:“再不调理,身体就撑不住了。”可每次都撑不住的他,在每个批次任务面前都像“扛把子”一样,选择和自己的兄弟们站在一起,从没有丝毫退缩。
都春起是电缆组件车间的技术带头人,从解决电缆尾腔灌封密封性的问题到适用多种型号连接器的尾腔处理工艺方法,面对棘手问题,都春起总能带领大家想出新点子,想到最佳解决方案,最终保障任务圆满成功。
近几年,电缆组件车间的任务量成倍增长,现在采用“12346”的工作模式,即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六加班。面对近乎饱和的任务量,都春起认为“仅仅靠加班是无法达到效果的”。于是,都春起迅速调整了电缆组件生产流水化管理模式,按工序分工段,专人专岗,优化流程,节省时间。让每位员工发挥出最大能效,平均生产效率提升了32%,保证了高频次的产品交付。
焊接、灌胶、湿干、膜缩……某重点型号任务涉及的电缆全部使用新材料、新工艺。与以往电缆只需单层屏蔽处理的工序不同,这一批电缆每根分5个子电缆,每个子电缆需要分别做三层屏蔽处理,工序更为复杂。为更好地完成任务,都春起统筹策划,采取“单日定量责任制”,将任务细分至天。三至四人一组,安排工艺和检验人员做到“同检同做”。40天连续作战,300余根电缆全部如期交付,且一次合格。如山的压力面前,他带领团队快速反应,经风雨,破险阻,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都春起在工作中始终坚信:没有进度的质量是没有效益的,没有质量的进度是没有意义的。“连接器容易发生磕碰,我们要预先在生产准备阶段做好保护。”都春起习惯给新员工举例说明。针对细节,他主动寻找问题,提前预防,并制定处理方案。针对低层次问题总结防范措施进行全员培训,通过技师大讲堂开展技术技能交流,保证员工每一个细节都操作到位,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由他总结的“某开关可靠性装焊技巧”收录在《一院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论文汇编》中,为更多人带去了参考价值。
在技术上,都春起是当之无愧的“扛把子”,在生活上,他也是徒弟心中的老大哥。赵羽彤跟着都春起一起工作了十余年,可以说是最了解他的徒弟。赵羽彤说:“工作之外,师傅更在乎我们幸福感和获得感。”
每隔一段时间,都春起会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家上课,但这个课程并不是讲的专业技巧,而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新中国成立,到航天事业的发展,从高高升起的长征火箭,到手中的电缆产品,都春起的讲述总能让大家感受到,自己手中的每一个产品都和每一发火箭的成功息息相关。都春起说:“要让大家明白,我们做的东西不单单是一个产品,而是承载很多人梦想的宝贝,我们的工作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航天万源)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