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陈章广 专注如一的“杂质小王子”

  7d7a01b2-f097-4ef9-9478-af5c5b1da377.jpg

在亚宝原料药中心研发技术部研究员陈章广的办公桌上摆满了中英文化学书籍,每本都有砖头厚,桌边堆放着厚厚一摞写满化学结构式的纸张,实验室台面和通风橱中陈列着密密麻麻的烧瓶。见到陈章广的时候,他正穿梭其中,忙着做合成实验。

  陈章广今年39岁,追溯他和化学的渊源,还得从初中说起。那时陈章广刚上初一,无意中翻到了堂哥初三的化学课本。在他眼里,宏观世界的化学深沉如大山,微观世界的化学美妙如画卷。等到初三学校开了化学课,别的同学还在背元素周期表,他已经啃完了高中化学课本。聊起化学,陈章广打开了话匣子:“感觉我在化学方面好像有点天赋,上高中时,同学有不会的就去问老师,老师有不会的就来问我。”带着这份热爱,他本硕均在华中农大就读了化学相关专业。

  自2015年8月入职亚宝以来,陈章广便负责杂质的定性和分离、杂质对照品的制备工作。因为他的有机化学功底深厚,研发技术部有什么高难度的杂质合成工作都会交给他去攻克,久而久之,“杂质小王子”的绰号便传开了。每日埋头做实验是陈章广的日常,但他一点都不觉得枯燥,遇到有挑战性的实验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别人提供经费让你做感兴趣的事情,还给你发薪水。对我来说,现在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陈章广笑着说。

  平时同事在实验中遇到困难,陈章广也爱帮大家排忧解难。在一个原料药项目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开发一个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由于该化合物没有紫外吸收、沸点也很高,常规的液相和气相色谱检测对它没有用。一名研究员尝试了好几种衍生方法也无一奏效。正焦头烂额之时,陈章广随意抛来一句:“用苯磺酰氯啊。”然后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化学机理。这名同事如获至宝,马上安排实验,果然顺利完成了分析方法开发和验证。

  陈章广有个独特的习惯,不怎么喜欢查阅文献去参考别人的设计思路,他更喜欢从厚厚的化学书本中翻找灵感,设计自己的创新型合成思路。各种化学反应机理在他脑海中早已融会贯通,很多时候通过几张结构确证图谱,他就能推测出化合物的结构,把它合成出来。这背后,是多年勤学苦练积淀的知识储备。陈章广喜欢“单线操作”,接到一个项目,他便暂停手头其他工作,专注攻克这一个,“我觉得精力是有限的,很多项目同时进行会让我分心,最后哪个都做不好”。

  实验室对杂质对照品的需求量比较大,有的杂质若是从外面购买,动辄几毫克就价格过万,有的甚至想买都买不到。陈章广酷爱这种挑战,只要分析出杂质的化学结构,设计好合成路线,基本上要多少他就能做多少。去年他完成了30多个杂质对照品的合成工作,节约了至少几十万的对照品采购费用。

  工作这么多年,陈章广身上始终有种简单纯粹的气质,化学实验是他自得其乐的一方天地。原料药中心研发技术部总监王海笑着调侃道:“吃穿不讲究,不打游戏不看电影,我们老逗他,说他无欲无求,其实他是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亚宝药业)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