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自贸区立法将为经开区发展按下“加速键”——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

  1b9e2961-9b91-4dc0-8e0c-4571ed1536bd.jpg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时报专访嘉宾曲维玺

  近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对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决策,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具有重大意义。

  此前,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自贸区条例,此次北京版自贸区条例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将激发北京自贸区释放什么样的发展红利?又有哪些优势产业将搭上发展快车?对此,融媒体中心记者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曲维玺进行了专访。

  融媒体中心:《条例》出台是北京通过立法规范自贸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将为北京自贸区的发展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曲维玺:首先,《条例》将一些制度性的措施转化成为法规,成为北京自贸区的“基本法”,可以更好地保障改革向深层次挺进,也能更好地为改革保驾护航。《条例》的实施,有利于建立健全以改革创新为导向的制度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为北京自贸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提供综合法治保障。

  第二,《条例》明确了北京自贸区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各项改革创新提供了目标方向,对正在试验的改革事项作出指引性、前瞻性规定,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按下“加速键”。

  第三,《条例》形成了更完善的北京自贸区政策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机制,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例如《条例》规定,市、片区所在的区设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自贸试验区建设相关工作;各片区所在区明确管理机构,可以设立法定机构,承担自贸试验区建设具体事务等。这将有助于加快形成各级各部门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有利于推动北京自贸区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集聚资源要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第四,《条例》还进一步完善了以支持创新为导向的容错纠错机制。为了给“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解除后顾之忧,《条例》规定,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容错机制。对制度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符合改革方向和有关决策程序的,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免予追究责任或者从轻、减轻追究责任。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将对自贸区先行先试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促进作用。

  融媒体中心:此前,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相继出台了自贸区条例。与其他省市相比,此次的北京版本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曲维玺:探索符合首都特点的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体系;支持医疗健康、专业服务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推动行政许可事项改革;建立人才过往资历认可机制……《条例》突出了首都特色。

  例如,《条例》专门对科技创新进行了规划,自贸试验区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沿阵地,《条例》规定,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众创空间、创业基地,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发展,设立研发中心;吸引国际知名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落地等。

  另外,《条例》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自贸试验区的鲜明特色,《条例》针对性提出相关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条例》规定,自贸试验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天津、河北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创新成果共享互用,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政务服务等方面合作,支持北京自贸试验区片区与河北自贸试验区片区联动发展等。

  作为首都,北京应该带好头起好步,把国家战略落实好,为下一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融媒体中心:《条例》的出台对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曲维玺:首先在投资开放与贸易便利方面,《条例》规定自贸试验区制定投资促进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激励机制,完善项目调度和跟踪服务;推动自贸试验区优化境外投资管理流程,加强境外投资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等。

  投资开放与服务业扩大开放可以同步推进,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同时,贸易便利化与贸易创新发展也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的新模式新业态。

  其次,在科技创新方面,《条例》规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创业基地,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吸引科技领军企业、国际知名研发机构等在自贸试验区发展;拓展学术国际交流,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

  科技创新是北京的一个强项,也是北京的一张名片,加强与国际国内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的交流合作,营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生态,搭建高端开放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第三,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条例》规定加强自贸试验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数据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制定信息技术安全、数据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管理规则,推进建立相关数据交易标准和流通服务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数字领域的国际合作等。

  此外,《条例》从多方面为人才保障提供支持。例如,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面向全球吸引人才,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购买和租赁住房、医疗保障、出入境等提供便利等。市场主体的用工灵活性进一步加大。《条例》规定,自贸试验区内市场主体可以扩大劳务派遣员工使用范围,根据用工需求,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引进研发岗位临时性人员。

  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要更多地吸引高端生产要素,尤其是要千方百计吸引国外优秀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出一系列可操作、可实施、可执行的政策举措,制定执行标准和具体细则,确保创新性制度安排能够有效落地,切实放大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

  融媒体中心:北京经开区作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哪些优势产业将搭上发展快车?

  曲维玺:2020年9月28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面积27.83平方公里。根据要求,北京经开区将“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健康等产业,建设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北京经开区作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将来随着《条例》出台后的规范发展,很多产业都会获得发展机遇,包括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在各细分领域不断刷新进展,从医疗器械落地到新药研发突破,再到企业进阶式发展,不断结出“硕果”,相信《条例》还将为其发展按下“加速键”。

  另外,北京经开区引聚了一批代表我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前沿技术和拥有自主生态建设能力的项目落地,上下游产业链日趋完整,自主信息技术体系日渐成形,形成协同创新、融通发展的良好态势。《条例》出台后,北京经开区信息技术产业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建议北京经开区的发展要与综合保税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综保区的优势,为下一步经开区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同时充分利用好北京的资源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如利用好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等。深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做更大贡献。

  融媒体中心记者朱菲娜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