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斐:探索AR点亮他人的视野
从喜欢把家用电器大卸八块一探究竟的熊孩子,到对人工智能技术热爱到近乎偏执的超强极客,亮亮视野创始人兼CEO吴斐觉得两者间的转换是可以预见的,就像20年前在大学校园里初识AR技术时开始,他一直相信那个看似遥远的元宇宙终将成为现实。
创业一开始就是开荒模式
真诚、幽默、亲和力、年轻感……初见吴斐,忍不住想和亮亮视野的员工们一起叫上一声“斐哥”。事实上,吴斐在2014年创办北京亮亮视野科技有限公司之前,已经在AI和AR技术领域深耕了十多年。“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每天跑一小时,每年基本都会跑场马拉松。对于我们这一代创业者来说,有时候需要拿出长跑的状态,要学会管理自己的体力,才能当快则快。”
的确,吴斐很早就选择了一条需要十足耐力的赛道。虽然AR技术的概念很早就被公众所了解,但AR技术应用和商业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还处于探索中的初级阶段。“第一次接触AR技术是在英国伯明翰读书时,做的项目就是AR校园导航。那时已经有很多人对这项技术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但直到近几年,AR的应用才真正在大众中普及。”
因此,创业一开始就是开荒模式。行业内几乎没有成功的商业化案例可以学习、产业链尚未成熟、生产硬件产品所需配件很难找到有经验的供应商、产品应用场景需求需要从零开发……面对前路漫漫,吴斐却信心十足。除了自己有技术经验积累,他更是集结了一大批来自谷歌、联想、微软和中国航天等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技术专家。吴斐选择成员的标准很简单,一方面他们在一个行业内曾取得过辉煌战果,同时又充满了对新领域的满腔热情。正因如此,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亮亮视野已成长为智能眼镜核心解决方案提供商及技术服务头部企业。
自主研发攻克AR眼镜最核心器件
不过,成长背后的艰难和不易,只有吴斐和他的团队知道。最让吴斐记忆深刻的,莫过于光学膜组的破局与突围。作为AR眼镜最核心的器件,它关系到产品佩戴到视觉效果的综合体验。在亮亮视野创立初期,这类产品都还在实验室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吴斐看来,阵列光波导是未来产业崛起的关键,如果不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就很难建立有意义的事业。因此,当时吴斐带领团队将攻克波导难题作为首要任务,并最终打造了高质量、低成本、高良率的国产化产线,让AR眼镜更早地走进千行百业。
现在,亮亮视野担负着北京市光学超表面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已经获得实质性成果。超表面是全球一致认可的光学领域新的革命性技术,亮亮视野有望攻克这项技术难题,避免中国AR产业在未来遭遇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难。
目前,亮亮视野已经形成端到端的全栈产品布局,从核心技术到商业场景落地,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通过深度整合5G、大数据,并建设形成多产业协同,为企业提供高效AR交互体验。亮亮视野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广泛服务于工业、能源、航空、安防、制造、交通等行业领军企业,业务涉及66个国家和地区,开拓了20余个生态伙伴,服务于全球超过5000家企业。
在新基建的时代背景下加速前进
一路走来,亮亮视野的每一款产品,吴斐都会参与其中。他觉得,对自己的产品如数家珍是一名CEO的本分。也正是因为对AR技术的热爱和坚持,让创业第8年的吴斐感觉“每一年都很兴奋”。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AR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紧跟新基建的脚步,吴斐也在这场“长跑”中开启加速模式。
2020年,亮亮视野将5G技术融入Arise企业服务平台,并实现了知识图谱和多模态交互的颠覆性融合,成功探索AR企业级应用的“无人区”,成为安防精管、机务维修、工业维护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帮助行业扩大生产、提高效率,也助力AR从零散的行业应用走向了全面推广。2021年,亮亮视野推出AR字幕眼镜,这是一种新的无障碍交流工具,它能让听障人士可以更好地与普通人交流,不仅让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更加的自立、自强,也改变了他们面对世界的态度,获得了自信与力量。
“亮亮视野中第一个亮是形容词,第二个亮是动词,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努力,打通、明亮、点亮他人的视野。”这是吴斐的初心,也是他一直的坚持。吴斐相信,未来,AR是智能硬件的认知将被彻底消除,人们会清晰地认识到AR的内涵是“知识推荐”,是帮助人更便利地获取知识、提供所见即所得的场景化服务的工具。
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艳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