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嘉宾 张立群

1a4488ef-2552-47ea-bb97-47446b0882ff.jpg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21年经济发展状况,并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明确了宏观政策基调。那么,如何理解GDP增长目标设为5.5%左右?如何谋划部署念好“稳”字经?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怎样持续推进改革?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


■5.5%增长目标既积极又稳妥

融媒体中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结合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制定这一增长目标有什么具体考虑?5.5%的增长目标是市场预期的上限,是否体现了政府今年稳增长的信心和决心?

张立群:5.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体现出既积极又稳妥的发展思路。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长为4%,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还将在4%左右,因为去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高达18%,在高基数上实现中高速增长,体现了政府的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需要第二、三、四季度的增长显著提高,全年经济走出底部回升的态势。另外,5.5%不仅高于2020年至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还高于去年下半年的增速,体现决策层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决心,所以说5.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体现出积极的发展思路。

另一方面,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来看,如果政策力度足够的话,今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6%或者更高,所以5.5%的目标是留有余地的,更多考虑到今年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包括外部环境的严峻性,包括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从这个方面来说,5.5%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体现出稳妥的发展思路。


■稳字当头保持供需大体平衡

融媒体中心: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念好“稳”字经?

张立群: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解决需求收缩、供给冲击这两方面的困难,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体平衡,既不是供大于求,也不是供不应求,而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保持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经济不出现大的波动和震荡。

为了解决需求收缩,今年在扩大投资方面做了更大力度更有效率的安排,特别强调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作用,来扩大有效投资,这个提法非常重要。当前我国预期转弱,在企业和居民不会积极投资与消费的前提下,政府必须要带头花钱,今年围绕政府投资做了力度较大的安排,包括安排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相较去年,今年强调新增财力下沉基层,落实助企纾困;强调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

另外,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较2021年和2020年的6100亿和6000亿元有所提升。考虑到专项债额度加上上年结转额度之和明显大于上年,所以,政府投资资金比去年显著扩大。在此基础上,政府投资推动的基建比去年要活跃,这将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消费,今年扩内需的政策效果会比去年显著改善。

为了应对供给冲击,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特别强调要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因为中国的煤炭产量、发电量、钢产量、水泥产量等都位居世界第一,有强大的生产和供给能力。只要把产能充分释放出来,保供完全没问题。去年,部分地方、行业、企业在进行双碳推进工作时“跑偏”,采取的行动措施不符合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先立后破的要求,出现运动式“减碳”,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大范围拉闸限电,对整体经济运行造成了供给冲击。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重点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同时提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稳增长的同时调结构推改革

融媒体中心:没有持续的发展进取,就不会有稳的大局,稳字当头的同时要稳中求进,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立群:强调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基础上,还要解决结构难题,更要继续坚持在改革开放中稳增长、促增长,推进一系列中长期目标,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经济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等。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部分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将是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要进一步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善于运用改革创新办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从具体的政策方向来看,未来将更加注重向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倾斜。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投入。继2021年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后,今年提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

面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融媒体中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举办服贸会等多件大事,如何以“两区”建设为契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张立群: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区域协同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这对北京的发展非常重要。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等,北京要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当前时间窗口,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两区”建设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要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支持并用好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先手棋,要以数字赋能产业、城市、生活,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菲娜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