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专访 元宇宙热潮下需理性思考
——访中欧资本董事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前副总裁张俊
嘉宾 张俊
中欧资本董事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前副总裁
2022年,元宇宙热度持续走强。不仅科技巨头相继进军元宇宙、纷纷抢滩布局,我国多地也将发展布局元宇宙写入当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或相关规划文件,或是成立专门机构来推动元宇宙技术和产业发展。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的元宇宙大热现象?元宇宙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如何应对元宇宙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就此话题,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专访了中欧资本董事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前副总裁张俊。
■元宇宙是个方向才刚起步
融媒体中心:从Facebook改名为Meta开始,一股以“元宇宙”为中心的热潮席卷全球。当前,许多资金和技术涌入元宇宙,今年初,我国多个城市表态要布局元宇宙新赛道。如何看待当前这一现象?
张俊:元宇宙的基础其实是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到了天花板,大家都想寻找一条出路,于是将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融合成了元宇宙。例如Facebook之所以改名,是因为它也面临发展瓶颈,也得找一条出路或找一个概念来突围。所以,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新技术,是构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逐渐成熟、融合推动的基础之上,既映射于、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目前,元宇宙技术的软硬件支撑还达不到下一代互联网的“美丽新世界”,我觉得元宇宙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婴儿期,现在只是一个方向,大家往这方面去探索。当然,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元宇宙短期内无法实现,就认定它只是概念炒作,任何新生事物都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不要因为它还小、还不成熟而错失发展良机。
■元宇宙探索要看技术支撑
融媒体中心:无论市场是否形成共识,国际科技巨头如脸书、微软、苹果、谷歌以及以亚马逊、英伟达等纷纷布局,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在推进,有加速抢滩生怕落后之势。元宇宙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
张俊:互联网发展遇到了瓶颈,大家都在找出路,特别是上市公司和国际巨头希望找一些概念来炒作。另外,虽然还达不到下一代互联网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支撑,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技术的发展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元宇宙是一个方向,朝着这个方向探索出路,一代一代转型升级,所以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得通?能走多远?最终还是要看技术的支撑。现在,我们只能观望或者拭目以待。
例如AI概念几十年前就提出了,其间经过三次大起大落,但是由于算力支撑还达不到,也就是芯片计算机服务器网络带宽这些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都达不到,所以前几次发展热潮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落地。到了现在,人工智能之所以这次热,就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GPU解决了芯片的问题,也就是算力的问题,通信网络带宽特别是5G逐渐成熟,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中间数据库,各种工业软件支撑它找到了应用场景。
元宇宙未来的发展将经历一个漫长、逐步迭代、持续扩展边界的过程,将会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助力“百行千业”全面转型升级,为实体企业开辟全新的发展空间。
■避免盲目跟风和资源浪费
融媒体中心:现在国内多个城市表态要布局元宇宙新赛道,如北京、上海、合肥、武汉、杭州、无锡、成都等城市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布局,紧盯前沿领域,希望做大数字产业。如何看待这一规划布局,是为时过早,还是说正当时?
张俊:目前来看,元宇宙距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支撑其发展的软硬件技术还不具备,其产业发展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较大规模,很多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地方政府投入很多资金,具体做什么?钱花到什么地方?大家一窝蜂地往前冲,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软件支撑,就容易形成泡沫。
当然,每个技术几乎都会经历一个泡沫期、试错期。各地提前布局元宇宙是一个积极信号,有利于推动元宇宙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但要注意,发展元宇宙不能偏离产业,脱实向虚,让元宇宙变成概念的炒作。要对当地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有较理性、客观而充分的认识。
当前,由于元宇宙概念过于火爆,加上资本市场的炒作,容易让一些地方政府不够理性,片面注重抢风口,盲目上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融媒体中心:在布局“元宇宙”过程中,需要防范哪些风险,如何避免重蹈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危机的覆辙?
张俊:现在许多公司开始使用元宇宙来描述它们的下一代产品,当然,其中不少新概念宣传的需要,也有资本市场概念炒作的利益驱动。在未来的发展探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投资、项目、新技术,有些人可能会赚得盆满钵满,有些人可能会血本无归,一切都是未知。狂欢的背后,泼一泼冷水很有必要,要冷静下来理性思考,不能一哄而上,尤其对于一些数字经济不够强大、不具备元宇宙相关技术研发与创新培育实力、互联网消费规模有限的地区,尽量避免盲目跟风、炒作元宇宙发展概念。
■北京元宇宙探索具备优势
融媒体中心:作为科技创新之城的北京,表示将推动组建元宇宙新型创新联合体,探索建设元宇宙产业聚集区。北京在布局元宇宙的赛道上,重点抓住哪些前沿领域和应用场景,助力数字标杆城市建设?
张俊: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有大量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企业,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文化产业,对探索元宇宙新趋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抢占元宇宙及相关产业发展先机,将为北京加速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活力,也将推动北京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走在前列。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菲娜
■延伸阅读
科技企业进军元宇宙有三类情况
目前参与元宇宙的大型科技企业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企业以脸书、微软为代表。这类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并没有占到关键的入口地位,因而在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处处受制。为了扭转被动的局面,这类企业十分希望以元宇宙为契机,引领互联网的下一轮发展,提前抢占相应的关键入口。脸书是对元宇宙反应最为积极的。从2021年6月宣布将组建元宇宙小组,到10月时将公司的名称直接改为Meta,脸书选择了VR作为主攻的突破口,并推出了四个VR平台:Horizon Home、Horizon Workroom、Horizon Worlds和Horizon Venues,初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元宇宙应用生态。微软则瞄准MR市场,同时更加重视元宇宙在产业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企业元宇宙”的概念。
第二类企业以苹果、谷歌为代表。这类企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胜利者。它们通过控制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把持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入口,其他的企业,即使强如脸书、微软、奈飞,也不得不仰其鼻息,遵守它们定下的规矩,乖乖向它们奉上“苹果税”“谷歌税”。
第三类企业以亚马逊、英伟达为代表。这类企业的业务本身对于网络入口并没什么依赖,因而对于通过布局元宇宙来抢占入口并不热心。但与此同时,它们自身的一些能力,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却是元宇宙发展所必需的。在进军元宇宙时,英伟达牢牢抓住了芯片这个核心,不仅推出了专为TB级加速运算而设计的CPUGrace,还给出了将其和英伟达出产的GPU配套使用的计算解决方案,专门推出了3D设计协作平台Omniverse。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元宇宙环境所面临的海量计算问题。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