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先行先试 探索优化营商环境北京经验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若祥

  时报专访

  嘉宾贾若祥

  caa1c954-3c55-488a-8831-2948d42b43b2.jpg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北京市日前印发《北京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重点聚焦制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推动北京营商环境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力争经过3-5年创新试点工作,政府治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集聚和配置国内外各类资源要素的能力大幅增强,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进入全球前列。

  方案与2021年12月印发的《北京市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共同形成了北京“创新+活力”的新一轮改革强势。北京作为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的六大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此次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5.0版,将迎来全面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的重大机遇。

  优化营商环境早已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国家命题,这一次又有何不同?在这个时间节点推出营商环境试点改革,对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如何看待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5.0版?未来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推进与突破?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贾若祥。

  ■抓住优化营商环境“牛鼻子”试点城市率先探索

  融媒体中心:如何理解在这个时间节点,尤其是在疫情之下推出营商环境试点改革?对于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

  贾若祥:在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新起点的关键时间节点上进一步推进营商环境改革,通过构建利企便民的营商环境,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降低制度型成本,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市场主体发展质量,将会有效推进中国经济中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融媒体中心:优化营商环境早已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国家命题,这一次又有何不同?究竟要创新什么?要突破什么?

  贾若祥: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就难有市场的活力与公平,营商环境只有更优,没有最优,这些年,我们的“放管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一次主要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先行先试,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主要是对标国际一流水平,选择有条件的地方授权赋能,在一体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以及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突破,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更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融媒体中心: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作为首批六大试点城市,试点要试什么?怎么试?方向和方法是什么?

  贾若祥: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国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积累经验、树立标杆。

  首批六大试点城市都是我国经济体量大、市场主体数量多、改革基础条件好、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地方。有条件、有能力率先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在这些地方开展试点,更能呼应市场主体关切,更易对标国际通行规则,示范带动作用更好。

  试点改革主要围绕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和国际人才服务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等领域共10个方面101项改革举措开展试点。

  通过授权赋能,鼓励地方大胆探索,比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的决定》,3年内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同时,在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暂时调整适用《植物检疫条例》等7部行政法规有关规定,为试点强化法治保障。再比如优化数据资源授权模式,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扩大部门和地方间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范围。核心目标和方向就是要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北京营商改革升级换代

  融媒体中心:北京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被选中先行先试的理由是什么?如何看待北京的营商环境?北京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

  贾若祥:北京经济规模大、市场主体多、改革基础好,国际化程度高,北京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已经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作为首都,这次通过试点,能够进一步发挥其在营商环境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我国营商环境试点改革的“导向标”。

  融媒体中心:去年以来,几个试点城市陆续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最新版本,各自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看待北京版本?未来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推进与突破?

  贾若祥:北京重点聚焦制约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推动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将围绕一体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等方面围绕国家规定的重点领域持续推进与突破。

  此前,北京市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北京营商环境改革1.0-4.0版系列改革政策,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了丰厚的政策大礼包。此次为了加快落实北京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优化营商环境5.0版,北京又出台了《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在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营造优质高效的质量技术基础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助力北京全面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下一步,北京还将发挥“两区”优势,先行先试开展对接高水平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融媒体中心:试点的目标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内涵和标准是什么样的?通过试点,我们可以期待最终带来怎样的变化和效果?

  贾若祥:我国在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其中国际化主要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通过试点,为我国高质量“走出去”和高水平“引进来”提供制度保障,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融媒体中心记者朱菲娜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