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青苗堂 “双减”大家说

  主持人:朱菲娜

  编者按: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北京经开区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三个多月过去了,“双减”政策效果如何?“双减”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哪些变化?对“双减”还有什么期待?围绕这些问题,“双减”大家说第七期邀请了经开区各所学校的老师、家长、学生分别谈谈他们的观察和看法,敬请关注。

  老师说

  “双减”之后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徐嘉

  我国发布的“双减”政策,要求学校为学生免费提供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在政策细则中,“心理健康”被提及了两次。随后各地纷纷出台多项政策,落实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政策相继出台透露出一个信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以往过度重视应试教育的规则将要改写,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都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对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此前,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我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为抑郁症所困。教育内卷、不良教养方式、校园霸凌等原因,一直威胁着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双减”之后,班主任与心理教师的沟通不再停留于学生的纪律问题或学习成绩,开始与心理教师协同工作,发现并帮助一些可能存在着心理困扰的学生,包括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经常哭闹、情绪敏感、心理弹性较差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稳定,课堂听课效果不好的学生等。

  学科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对于在课堂上出现的学生突发行为,如哭喊、大叫等,都要及时与心理教师沟通,主动寻求与特需学生的沟通方法、相处方式,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帮助,并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学生的情绪状态,保证特需学生在校期间随时都能得到教师的关注。

  “双减”要求减轻作业负担,并不是降低学业质量,而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策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对处于幼小衔接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会独立自主,养成学习好习惯,比在短期内认识声母韵母、英文单词更为重要。老师可以带领他们,从游戏生活逐渐过渡到学习生活。

  投入更多时间精力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班主任们纷纷发现,家长不再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和学业情况,还会关注和询问孩子的情绪问题,或向班主任咨询与孩子相处的办法。例如孩子情绪敏感,经常哭闹怎么办?最近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吗?对于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的学生,家长会主动向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寻求沟通与协助。

  回想过去,大多数走进心理疏导室的孩子,除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孩子外,大多是因为学习成绩差,或者是突发性学习成绩下滑。如今,学校心理疏导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更多的是考虑学生情绪情感的小状况。考虑到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完善,心理教师会尽可能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心理疗法,如沙盘游戏、绘画心理学等。例如我们学校为学生开展了幸福课,就是以积极心理学为框架,心理团体辅导游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体验坚持、体验幸福。

  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首次提出“双增”这个词。在“双减”落实的同时,教育部也在推动“双增”,即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另外,在校外培训机构认定时把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培训,意味着学生接受体育和美育方面课外培训的时间和机会将增加。以“双减”带动“双增”,双管齐下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老师说

  “双减”政策下班主任重任在肩

  ■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公雪

  “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我深切感受到了“双减”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变化。

  重新定义作业

  作为小学低学段的教师,“双减”政策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这就要求我们将传统课堂知识巩固练习任务转移到了课堂上,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知识内容与巩固练习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是“双减”后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老师们纷纷变身教育研究者,打破传统教育观念,重新对“作业”进行定义。传统教育理念中,作业是为了巩固教学知识,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衍生出大量的机械重复性作业,这些作业是低效的,对发展孩子思维的效果甚微。教育改革下,作业的作用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还指向对知识的探索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我和同事们纷纷对作业进行了精心设计,有的以知识闯关的形式布置;有的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有的重构知识与练习的关系,将巩固练习融合到基础知识学习活动中。三个多月过去了,我们学校作业设计花样百出,品种繁多,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

  重新设计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也有老师和家长会产生焦虑,没有作业练习,没有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保证?

  老师作为一线教学的实践者,应当负起责任,明白课堂才是我们的主阵地,我们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质增效,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加班加点进行培训,学习“双减”教学理念,并化身为课程设计师,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育人机制,设计全新的教学方式提质增效,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吸收知识,享受有温度的幸福教育。

  目前,虽然课堂教学改革还在摸索进行中,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改变,新育人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崭露头角。相信不久后的将来,每一堂课都是生动的、幸福的。

  真正陪伴学生成长

  孩子的作业减少了,体育活动增多了,作为班主任,我每天陪伴孩子进行多样化体育活动。每天早上的“零点体育”,我看着孩子尽情展现运动天性,陪伴他们一起运动;体育课上,我作为随堂老师和孩子一起上课,督促他们坚持体育锻炼。哪个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与同学相处不好都能一清二楚,就可以鼓励他们多交朋友、和谐相处;哪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哪个孩子纪律意识较差一目了然,就可以时刻提醒他们。相处时间长了,我越来越了解孩子们,孩子们也越来越信任我,形成一种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改革评价方式

  小学低学段的考试取消了,学生们的压力小了,老师们却一点也不能放松。

  以前,老师更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现在,老师需要全方位地观察、记录孩子的成长。“双减”之后,教育评价的变革影响着小学低学段的育人培养方向,这就需要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特长和短板、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

  “双减”不仅减去了孩子身上沉重的书包,还减去了孩子身上各种无形的负担。为了守护孩子的快乐童年,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重任在肩,我们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真正让“双减”政策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家长说

  有温度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六年级学生家长魏佳

  我家孩子上六年级了,“双减”以后,他拿回家一份《学生居家课程学习指南》,我当时看了信心满满,然而真正实施起来却不容易。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我就在后面跟着“念经”,要弹钢琴、要看书、要练字……但是念多了,孩子就会有逆反心理,做事态度就不那么认真了。孩子都贪玩,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喜欢玩游戏,于是我就特别生气,总觉得他不努力。生气过后冷静一想,我也明白是对他的期望太高了。

  其实,“双减”政策发布后,孩子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大,家庭的可作为之处越来越多。但还是有家长放不下焦虑,反而生出新的焦虑,说到底还是当孩子从繁重的课外辅导中解放出来之后,家庭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填补空白,这背后是家长的教育观没有进一步更新,尤其是在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方面没有同步。

  直到有一次,我听一位孤独症孩子的妈妈说,如果命运能让她的孩子像个正常人一样,她一定不会对他有任何要求,只要健康就好了。她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我们总是在命运做了减法之后才知道珍惜,忽略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然后我开始高质量陪伴孩子,他弹琴的时候,我坐在旁边认真聆听;他看书时,我陪他一起看;他写日记,我就跟他先聊聊天,提供一点思路;他出门运动,我也不会在家躺着。总之,就是怀着巨大的耐心,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并在亲子互动中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对阅读、运动的热爱,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与小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陪伴孩子成长是家长的责任,也会给家长幸福的回报,能否给孩子丰盈而快乐的童年,关键在家长。这需要家长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教育观上不那么功利,转而聚焦孩子的身心发育,注重激发其成长动力。

  有温度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家长说

  让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四年级12班王萧澎家长

  “双减”政策发布后,作为家长,我从最初的迷茫,逐渐认识到国家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双减”不是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只知道学习,也不是从此躺平什么都不学,而是让孩子更有效地学习,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双减”前,很多家长因辅导作业与孩子较劲发火。“双减”后,孩子有效利用在校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回家后放松地运动、看课外书、做家务,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孩子成长不仅仅需要学习,还需要感受生活。回顾我的童年,虽然物质不像如今这么丰富,也没有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但那时的我却有很多感受自然的机会,跟着父母日常劳作,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切身体会到家长的辛苦与不易。

  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方向是全面提升国民综合素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人才培养,归根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双减”政策实施后,国家要选拔的人才就是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刷题、靠考试技巧拿高分的学生。当考大学不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文化多元的现代人,面临更多选择,每一个努力的人都有希望收获精彩的未来。

  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让祖国的花朵更加健康地成长。

  学生说

  “双减”点亮七彩童年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五年级4班徐鸣蔚

  在四年级升五年级的时候,我以为不论是白天上学还是课后培训,肯定比以前压力更大。但是“双减”以后,这种情况却没有发生。

  在“双减”之前,早晨到校时间是7:40,我每天6:30就得起床。如果头天睡得晚,我就总是起不来,时间特别紧张,整个早晨很慌乱,到校也提不起精神,哈欠连天。而“双减”后,早晨时间变得宽裕了,原本仓促简陋的早餐升级了,妈妈也有更多时间变着花样做早餐,我可以细嚼慢咽、好好品尝。原本出门上学凌乱的脚步也变稳了,不再是忙中出乱、丢三落四,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了。

  还有深受同学们欢迎的课后一小时服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体育、书画、科技、陶艺等样样俱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缤纷的课程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养。

  “双减”让我们小学生拥有更加快乐的七彩童年。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