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高端智库专家看经开区

  圆桌论坛

  主持人朱菲娜

  嘉宾

1 (2).jpg

  杨长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加大对各类平台载体的动态管理是大势所趋,不仅是经开区,还有其他开放平台,将来都是动态管理的思路。

2 (2).jpg

  赵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发展质量等方面均具有较好表现,在多个领域,北京经开区均发挥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近日,商务部为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发布了两份文件:一是修订后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2021年版)》(以下简称《考核评价办法》);二是修订后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开放平台作用的通知》。1984年,我国设立了首批14家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布局不断向内陆扩展,并不断探索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提质、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那么,此次修订《考核评价办法》的背景是什么?与老版相比有哪些改革?对下一步激励全国经开区加快发展将产生多大作用?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开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局面?就此话题,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邀请了国家高端智库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新发展阶段需实施更积极的开放战略

  融媒体中心:选择“十四五”开局之年修订《考核评价办法》,考虑的背景是什么?

  杨长湧:选择“十四五”开局之年修订《考核评价办法》,基于以下两个背景:第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今年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新发展阶段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所以在新发展阶段这个大背景下,作为传统的对外开放重要平台,国家级经开区需要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继续发挥它的重要载体作用,所以需要对过去的考核办法做一些调整,体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

  第二,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对外开放面临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不容乐观,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还在持续,逆全球化思潮势头不减,跨国公司在加快调整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国际经贸规则出现了新一轮的变革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需要更好地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开放平台示范带动作用。

  赵峥:需要从过去、当前、未来三个角度统一辩证地看待《考核评价办法》修订的背景。

  回顾历史,2016年版《考核评价办法》运行至今,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原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比较繁杂,对发展快的国家级经开区激励不够,对长期排位落后的国家级经开区倒逼退出不够等,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立足当下,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打压。因此,应对新的发展形势和需要,对《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是促进国家级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开放平台示范带动作用的重要举措。

  展望未来,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之年,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以考评促改革,以改革促创新,是国家级经开区支撑“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抓手。

  强化经开区稳外贸稳外资示范作用

  融媒体中心:此次修订后的《考核评价办法》与2016年的《考核评价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有哪些?据悉,修订后的办法对考核评价指标作了较大幅度调整与完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在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与开放发展相关二级指标数量由6项增加到9项,权重由14%增加到36%,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定位和导向,引导国家级经开区更好发挥稳外贸稳外资生力军作用。您如何看待这一改革?对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杨长湧:发展开放型经济是设立国家级经开区的初心和使命,所以在考核里占据相当大的权重,考核的主要就是外贸、外资,这也体现了我国“六稳”的政策导向。

  同时,《考核评价办法》也充分体现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例如《考核评价办法》有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的指标等,这就说明今后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在坚持开放发展初心使命的同时,还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创新绿色协调等各方面也都要加大力度。

  赵峥:与2016年版《考核评价办法》相比,新版《考核评价办法》对整个指标体系做了大幅调整,删除了部分导向性不强、获取性较差的指标。

  整体来看,2016年版《考核评价办法》指标体系包含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5个一级指标,涵盖53项二级指标,整个指标体系相对较为繁杂。新版《考核评价办法》指标体系包含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发展质量5个一级指标,涵盖30项二级指标,体系更加简洁清晰。

  从指标体系的侧重点来看,新版指标体系更加突出新理念、高质量、外向型、科学性等特色,对于更加客观监测、评价和引导国家级经开区向好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整个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与开放发展相关二级指标数量由6项增加到9项,权重由14%增加到36%,强化国家级经开区稳外贸稳外资示范带动作用,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开放发展的重视,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在世界范围广泛展开,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国与国之间的利益越来越难以割舍。虽然与过去相比,我国当前对外开放面临的矛盾、风险和博弈更严峻,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理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依然坚定。坚持开放发展,强化国家级经开区稳外贸稳外资示范带动作用,是我国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动态管理将倒逼经开区多元化发展

  融媒体中心:修订后的考核办法还强化了国家级经开区的动态管理,加大降级力度,强化倒逼机制。这对下一步激励全国经开区加快发展将产生多大作用?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开区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局面?

  杨长湧:当前,加大对各类平台载体的动态管理是大势所趋,不仅是经开区,还有其他开放平台,将来都是动态管理的思路。

  首先,动态管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精神。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包括国家级经开区在内的各类平台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发展水平太低,就必然被淘汰。

  在动态管理的“指挥棒”下,一定会对各地的国家级经开区形成很大的倒逼动力,推动它们按照新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发展力度。

  因此,在动态管理作用下,国家级经开区未来将呈现出以下发展格局:一是总体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是由于动态管理的倒逼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动态调整,后5名不合格者将被降级,剩下的肯定就是发展质量相对较高的经开区。

  二是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修订后的《考核评价办法》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发展质量等五个方面,所以有的经开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在开放发展方面会很有优势,有的经开区如北京经开区在创新发展方面会很有特色,各地经开区也会在这些任务里慢慢找准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将来呈现出特色多元的发展局面。

  第三,呈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修订后的《考核评价办法》在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实行差异化考核,分别予以管理,这也符合客观实际。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赵峥:修订后的《考核评价办法》特别强化了国家级经开区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了降级力度,强化了倒逼机制,这将全方位加快全国经开区改革创新的步伐,对于促进全国经开区在新发展格局下自我革新,实现高质量、开放型、绿色化发展具有极强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经开区将呈现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部分干劲足、实力强的经开区将实现能级跃迁,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的行列,实现更好发展;另一方面是部分跑得慢、实力弱的国家级经开区,进入降级名单,重新认清自己的定位。在全国各地经开区中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北京经开区创新活力将不断释放

  融媒体中心:2020年国家级经开区考评结果出炉,北京经开区连续五年稳居第一梯队。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各项经济指标呈现高精尖产业集群加速成形、创新动力持续深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等鲜明特点,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持续加大。商务部此次发布的两份修订文件对推动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将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杨长湧:商务部此次发布的两份文件,对北京经开区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动力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北京经开区一开始就立足于科技创新发展模式,在新发展阶段,更加强调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考核评价办法》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一级指标中,科技创新占比权重达到15%,为此,北京经开区发展动力将更加稳固。

  赵峥:北京经开区作为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些年,北京经开区出台系列改革措施,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统筹协调、发展质量等方面均具有较好表现,在多个领域,北京经开区均发挥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根据北京市总体发展战略,北京经开区已明确了“四区一阵地”的发展定位,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深化改革先行区、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和宜业宜居绿色城区。

  商务部此次发布的两份修订文件将进一步助推北京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助力北京经开区在改革的道路上坚定信心,勇往直前,北京经开区的创新活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释放,经济实力将不断增强。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