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青苗堂 “双减”大家说

  主持人:朱菲娜

  编者按: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北京经开区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三个多月过去了,“双减”政策效果如何?“双减”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哪些变化?对“双减”还有什么期待?围绕这些问题,“双减”大家说第五期邀请了经开区各所学校的校长、老师、家长、学生分别谈谈他们的观察和看法,敬请关注。

  校长说

  “双减”育人运算:加减乘除幂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校长王教凯

  “双减”政策落地后,如何答好这张减负提质的考卷,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落实“双减”目标,需要多主体共同协作,统一认识。同时,“双减”工作也给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带来了关于“加减乘除幂”多种育人运算的思考。

  “加”——增力量。“双减”政策对校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增加教师责任心、专业素养及教师课堂的吸引力;其次,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信力;第三,增加和谐师生关系,增加家校合作力;第四,增加优质课程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并整合经开区企业资源,把课堂搬到企业,增加课程实践力。

  “减”——去负担。北京“双减”政策颁布,意在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量的作业不仅会造成过重的学业压力,还会影响学生休息与身体健康。对于家庭经济和青少年儿童身心而言,额外的校外培训都是不能承受的重担。

  “乘”——出效能。乘法作用下,教育效能成倍叠升。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则是乘法效应。学科组、年级组凝心聚力,共同研究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问题,着力实现课堂由“教”到“学”的转变,提高学生课堂真实获得,让学习深度、真实、自然发生。

  “除”——求质量。“教育的质量”本身就是一种除法,“教育质量=教学成绩/投入”。所以,质量与投入成反比,投入越多,负担越重,质量越低,所以要减轻作业负担、校外学习负担,这样学习质量就会提高。因此,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教育成果的积淀,以及教育效率的提高。“双减”政策以高质量教育为导向,用好“除法”增效提质。

  “幂”——获幸福。幸福指数函数“F=ewr”要求教师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下,以温暖(warmth)与责任(responsibility),回归教育(education)的本真,凸显幸福教育的力量,强大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发生不可估量的变化,也使教师感受到职业价值感、获得感与幸福感。

  老师说

  “双减”“双增”双管齐下打造高效课堂

  ■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老师王艳丽

  继9月1日“双减”政策落地后,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卫司司长王登峰首次提出“双增”。在“双减”落实的同时,教育部也在推动“双增”,即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劳动的时间和机会。“双减”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双增”则是增加学生在体育、美育方面的活动、锻炼和培训的机会,双管齐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提效减负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在“双减”和“双增”中寻求平衡,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从思想上,切实重视减负增效。认真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目标培养,关注课程标准,研读教科书,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二,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通过多种途径让“双减”真正落地。

  一是在英语教学内容上不拔高,基于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挖掘,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同时,为了满足个体需求,体现深度教学,侧重于语言学习的语境。例如学习动物单元时,需要掌握的单词数量很少,我们就给孩子补充了一些动物的相关单词信息:如颜色、特征、生活环境、食物等,提升学习的课堂思维。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音视频资源,坚持多输入,为今后输出和高年级学习作储备。三是积极开展英语学科教学1+n,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坡度减缓,教学方式多元。不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融入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年级组统一备课,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课后教学的共同反思,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如何推动“双增”?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完善、提升。

  一是课题引领,改进教学行为。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对于抽象的单词和句型,一年级的学生对直观图片和形象动作的感知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我们了解到小学低学段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此时英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因此,通过共同研讨,我们提出了具身认知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肢体语言等身体认知方式,探究教学方式改革,提升课堂趣味性、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课前歌曲、课中游戏以及课中操来丰富认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创新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具身理论下英语教学的研究,如何做好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是我们英语组一直在研究和努力的方向。形象直观的视听资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听说能力是小学低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目前中考英语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以上两点,我们研发了阶段性英语学情调研测评系统,通过上机听说测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极大促进了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减”即为“增”,“增”意在“减”。心中有学生,脚下有行动,不断创新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打造更加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

  家长说

  “双减”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肖郡

  “双减”和我们每个家庭息息相关,我们都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更是实践者。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教育大步向前。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

  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校外培训机构泛滥成灾,他们用高薪挖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导致公立学校师资流失严重。同时,这些培训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贩卖焦虑,教孩子超纲超难的知识,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致使众多学生和家长裹挟其中,苦不堪言,却让资本赚得盆满钵满,广受全社会诟病。长此以往,读书改变命运就成了一句空话。更严重的是,这套体系筛选出来的人才,不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创造力,而是他们从小获得了更多更好的校外培训。孩子沉浸在分数、刷题、培训之中,并非成材的好途径,甚至会对将来成材造成负面影响。这显然不符合国家选拔人才的初衷,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违背。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区房。过去,我国实行就近上学政策,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家长“砸锅卖铁”购买好学校学区房,房价水涨船高,被炒成了天价,严重背离市场价格,优质教育资源变相成了有钱人的专属,这明显和教育公平背道而驰,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也是极度不公平的。

  “双减”政策出台后,围绕“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我国提出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有效解决“择校热”难题。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推动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改进校内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频次、费用等情况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平衡家庭和学校教育负担,严格规范校外培训。可见,“双减”被赋予了促进教育重回“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轨道的重要使命。

  现在,“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已经三个多月了,作为一名四年级学生家长,我有几点直观感受:一是家庭作业少而精致了,孩子在学校就基本完成了大部分作业,回家就只剩下读和背的作业。这既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也提高了学习效率。二是孩子有了更多的时间课外阅读,阅读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从小给孩子植入阅读的种子,让它慢慢发芽成长,孩子会从书中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当他看世界的时候就没有那么陌生,他的人生就会更加丰富,也会更加从容自然。三是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加了。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仅能带来快乐的体验和感受,适当的运动还会让学习更高效,开智必须开心,开心才能开智,在增强体魄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抗压能力。

  总之,“双减”确实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但是,既没有减掉父母的责任,也没有减掉教育教学质量,不是让家长“躺平”让老师“佛系”,而是要求我们家长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用心沟通,用心陪伴,家校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学生说

  “双减”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五年级4班郝韵

  “双减”是最近的热门话题,指引教育的改革方向,照亮学生的道路。

  “双减”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全面禁止学科类校外培训,最终使得作业数量变少,发扬个性,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如果大家觉得这一政策让孩子走出课堂、导致成绩下滑,那就误读了“双减”。我认为,它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学习状态。以前,父母给我们安排了许多课外辅导班,一到周末,就奔波于各个辅导班,做完学校作业之后,还要完成辅导班作业,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更没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我的很多同学都有同样的经历和心情。如果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成绩,这样每天忙忙碌碌的学习状态,又怎么能够提升呢?最终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疲于奔波的状态反而拉低了学习效率。

  “双减”使得一切得以改变:第一,让我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作业量少了,我们能够很快完成,心中无障碍,心理放轻松,就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学习效率也高了。第二,能让我们“开放学习”,就是我们的生活不只局限于做作业,在空闲时间,还可以出去跑跑步、打打球,增强体魄;也可以读一些经典的课外书,有趣的英文绘本,挑战趣味数独题,快乐地积累知识。第三,使得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以前,父母总因为我们没有进取心而批评我们,家里每天氛围很紧张;现在,我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了,家庭氛围更和睦。

  “双减”让教育回到更真实的状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双减”后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六年级1班林盈浩

  ■指导老师宋秋霜

  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我来说说“双减”以后的变化:一是作业量少了。以前,每天作业不说堆成山,也能堆成一座“小土丘”,放学后最少花一个小时做作业。现在,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明显感觉到作业少了很多,只要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好学习,每天都能在校内完成作业,作业不用再带回家了,课余时间看看书,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劳逸结合,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很多欢乐。

  二是大大小小考试少了。以前,同学们一看到老师抱着试卷,就胆战心惊、全身紧张,怕考不好,被老师批;怕考得差,被爸妈骂。拿到打满对勾和叉叉的试卷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一样,眼里只有成绩,心情有激动也有低落……但是现在,当我们问老师什么时候考试时,老师都会笑嘻嘻地说:“哪有什么考试呀,我们做练习册。”做完练习册老师也不打分了,改用优、良、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一来,平时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没有了心理负担,学习会更加努力。但是对于家长来说会有所担心,担心没有考试之后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三是校外培训禁止了。以前,校外培训泛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上培训班,又花时间又花钱,给我们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双减”以后,学科类培训机构纷纷退出了市场,家长又开始焦虑了:“没有了校外培训班,万一孩子在学校学不好,没地方辅导怎么办?”

  对我来说,其实不需要有这样的顾虑,因为老师目前讲的知识内容并没有超纲,只要上课细心听、认真听、做笔记,基本都能掌握。

  当然,“双减”只是减掉作业量和校外学科培训,并没有减掉未来的中考、高考。所以大家还是要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因此而放松学习那根弦,就像一位教育专家所说,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总之,在“双减”之后的快乐学习中,我会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