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余贵珍:携手产业上下游推动矿区无人化改造

对于“企业家”这个称谓,余贵珍始终觉得与之有差距,他更愿意称自己是名创业者。作为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贵珍带领团队专注矿用车无人驾驶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无人矿山整体工程化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踏歌智行,这家创立仅5年多的科技企业,不仅为中国矿山无人化改造推开了一扇门,也因服务于国家“新基建”和智慧矿山的发展战略,荣登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

5年前,无人驾驶成为市场风口,彼时,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的余贵珍审视自己的专业所长和研究方向,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6年10月,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余贵珍一方面带领学校的年轻老师、博士生以基础算法研究为主,另一方面还外聘了不少资深的产品研发人员。

在团队搭建前,余贵珍对技术应用的场景做了定位——要落在物流园区的无人驾驶场景。据他回忆,创业伊始的大半年时间里,踏歌智行都是和东风汽车的生产线物流园区合作,主要是提供车架、底盘等无人运输。

2017年4月,矿区这一落地场景进入到了踏歌智行团队的视野。矿区场景环境恶劣,人力投入不仅大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矿区封闭的场景,点对点的固定路线,以及运货不运人等特点,也让余贵珍意识到,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产出落地会更为可控。

为了证明矿区机器替代人带来的价值更高,余贵珍翻看了不少像澳大利亚铜金矿无人驾驶地下采矿作业的材料和视频,那时国外已经运行七八年了。作为创始人,余贵珍果断拍板,踏歌智行切换场景定位,从园区转向矿区。2017年10月,一个产业基金看准了踏歌智行,随后一笔2000万元的融资注入,让踏歌智行有了相对充沛的资金去做研发投入。

说到踏歌智行在无人驾驶与矿区结合场景落地中的收获,余贵珍如数家珍:“我们创下了很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台宽体车、第一台矿卡、第一个全矿的无人驾驶、第一个5G矿区的无人驾驶……”目前,踏歌智行已经拥有了国内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车队。

公开资料显示,踏歌智行在今年10个月内累计完成了近4亿元的B轮融资,创下了我国矿山无人驾驶领域在今年年内融资和累计融资最高金额纪录。

对于踏歌智行所切中的市场,余贵珍总结说:“这是一个能落地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市场。”他认为团队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相较有人驾驶,矿区实施无人驾驶方案后,其运输效率可提升20%以上,即便是同样的产出数据下,无人驾驶方案综合带来的矿区毛利率能实现15%-20%的增长。

当然,踏歌智行所面对的露天矿业市场,还是一个“需要耐心的市场”。余贵珍表示,中国的这一产业市场就像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目前国内露天矿全矿无人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运营商,踏歌智行仍需持续打磨。

在整个生态链中,不只有踏歌智行这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上下游中还包括零配件的供应商、钻机挖机、皮带运输等企业伙伴,他希望团队能将这一链条打通,通过产品为上游客户创造价值,通过方案服务提升下游客户的效能。在余贵珍的蓝图中,包括踏歌智行在内的产业企业可以一起,积极投身国内采矿工业,围绕中国矿区无人化改造,推动中国矿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艳军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