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双减”大家说

  主持人:朱菲娜

  编者按: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北京经开区校内校外双向发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半个多学期过去了,“双减”政策效果如何?“双减”以后的学习、生活等有哪些变化?对“双减”工作还有什么期待?围绕这些问题,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邀请了经开区各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分别谈谈他们的观察和看法,今天推出第三期,敬请关注。

  校长说

  “双减”背后是学生实际获得的累加

  ■亦庄第二中心小学校长  沈玉新

  “双减”是本学期学校工作的核心。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推迟学生的上学时间、下午三点半以后学生在校答疑辅导……这些“双减”具体措施的落实其实并不难,关键是“双减”之后,学生的学习质量不能“减”,学生的实际获得还要“加”。

  第一,“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因为好习惯奠基人的一生。“双减”之后,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携手家长,共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吃好早餐,保证营养丰富;广泛阅读,养成读书习惯;加强锻炼,注重强身健体;开设选修,培养个性特长。“双减”就要让孩子有更充裕的时间从容成长、健康快乐,童年不慌乱。

  第二,“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关注学习方法的累加。人的一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终身学习才是人生不断攀登的阶梯,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特别是在小学打基础阶段,给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如课前预习的方法,教会孩子用熟读课文、概括大意、自学词句等不同的方式自习新知,课前有自学、有思考,带着疑惑进课堂,更能提升课堂听讲的效率,做到深度学习。再如课后复习的方法,教会孩子用思维导图、知识手抄报等不同的方式归纳整理单元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做到温故知新。正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始于兴趣,成于坚持,忠于热爱,这个成长过程一定是幸福的。“双减”之后,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增多了,在每天下午三点半以后这段充足的时间里,学校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按照自己喜好自由选择的“课程超市”至关重要,不仅艺术体育科技类的课程,还可以是实践类、社交类、财商类等,越丰富越好。只要是学生有需求的、健康向上的课程,学校一定要尽量给予。课后服务时间,一定要让孩子痛快地玩儿,自由地学,在兴趣的牵引下,学与玩完美结合,学生才能学得更好、更有价值。

  抓住“双减”政策的契机,守护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实际获得,点亮孩子人生梦想,真正提升育人质量。 

  教师说

  “双减”之下,改革从课堂开始

  ■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  贺国卿  

  当前的“双减”政策,既是教育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教育的一次重大革命,这对传统课堂发起了挑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适应新要求,寻找新出路。变则通,通则灵,通则久,通则快。面对“双减”必须求变,而一切教育改革的落脚点都在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通过课堂的寻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这是当务之急。

  那么,在“双减”背景下,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思想决定思路,理念支配行动。有什么样的课堂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理念新,一新俱新;理念活,一活俱活。

  新时代课堂的基本法则应该是:课堂不是讲堂,而是学堂;课堂不是教师讲得精彩,而是要让学生学得精彩;课堂不是要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要生成一个个问号;课堂要靠教师的无为,成就学生的有为,要靠教师的退步,促成学生获得长足的进步。

  我们应该将讲堂变为学堂,少教多学,先学后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通过老师“搭梯子、引路子”促进每个学生成长。

  转变师生角色

  “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信其教才能受其道”,一切成功的教学始于良性的师生关系,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好的关系就是好的课堂。

  改变师生角色,就是要完成角色“易位”,教师要从“讲坛”走下来,让学生真正站在课堂的中央,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空间、时间,学习的机会、方式,学习的权利、选择还给学生;就是要变“教书”为“教学”,变“讲师”为课堂的促进者、合作者、引领者,变“课堂”为“学堂”,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就是要尽量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在精彩处、疑难处、重要处,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

  只有转变了师生角色,教师由“教练”变为“指导”,由台前变为幕后,由表演者变为一位旁观者和倾听者,一位引领者和导航者,一位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主体地位才能体现,课堂中才会出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画面,学生才会拔节成长、笑靥如花,师生绿叶红花、教学相长、和谐温馨。

  关系转变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肯定找不到不会学的,也找不到学不会的,更找不到厌学的,一定能让课堂变得有用、有趣、有效。

  改变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单一单调、被动接受、机械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成为了课堂变革的屏障。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生动学习、能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快乐学习、跨学科学习、实践性学习、问题导向性学习的多样态、好状态学习中,实现自我认知,自主参与,自由成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强大内驱力,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一是改变备课方式。好的课一定是预设出的精彩,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不仅要备学生,还要备学法,通过深入思考、个性解读形成高质量的教案,还要通过集体备课,互补共享,形成针对性的导学案。

  二是改变讲课方式。教师要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启发、开导、点拨、点评,要由过去从简单知识的传授,过渡到“问题驱动”“整体联动”,要由过去仅仅停留于育分,转向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个性培养,全面发展。

  三是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教师要改变反复刷题、重复训练、无效低能的题海战术,教师要在吃透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厚积薄发,精选题目,分层次、分对象设计作业,个性化、弹性化布置作业,既让一部分学生“吃得饱”,又让一部分学生“吃得好”,还要让一部分学生“吃得了”。

  改变课堂评价

  课堂必须关注“人的存在”,眼里有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一个好的课堂,一定是具有学生立场,一定是以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学生的成长作为最基本的尺度,背离了这个前提,任何课堂都是无效的。

  课堂的评价,不能依靠一纸分数、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优劣,而应该从学生在课堂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形成,个性化的发展,想象力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激发,学习参与度以及愉悦感和成就感的体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

  “双减”给学校带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变”和“不变”中追寻课堂的效率,回归教育的本质,才能找到前行的路,真正实现减负和育人双目标!

  家长说

  抛开焦虑转变观念看“双减”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学生家长 禹旸

  我家孩子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上五年级,孩子从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我们一直没有在校外报过补习班。所以,当“双减”政策发布的时候,我觉得对孩子没什么大影响,但是经过这个学期以来的观察,我发现,政策实施之后的效果不仅体现在课外班减负了,更体现在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孩子在校内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就不需要花时间费精力额外练习,多出大量的课余时间可以自主支配,何乐而不为呢?

  最近有一次,我们给孩子量身高,发现他又长高了,孩子高兴地说:“爸爸妈妈,给我买双新球鞋吧。”我说:“5月份刚刚买的新鞋,这才半年就不能穿了?”“是啊,这个学期打球时间多,鞋底都磨平了。”我拿起他的球鞋一看,果然如此。以前,他的一双鞋能穿好久,现在运动量大了,更费鞋了。

  “双减”政策发布之前,孩子放学后回家写作业、阅读、练字,虽然每科作业量都不大,但是零碎加起来,也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现在,所有作业都在学校高效完成了,还能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兴趣班。该学的学了,该做的也做了,放学后就让他放松放松吧,男孩子嘛,多运动长身体,而且,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增强体魄,还能使大脑更活跃,有助于学习。

  除了精减优化课后作业,“双减”后各类测验考试也减少了。这样一来,无法通过作业和测验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心里有些没底,开始每天翻看孩子的书本和作业本。一天晚上,孩子一边收拾书包一边叹气,对我说:“妈妈,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还有一次我跟孩子聊天,说起现在没有期中考试了,同学的学习情况都互相不了解了。我不放心地问他:“不了解别人怎么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水平呢?”孩子说:“没必要知道别人学得怎么样啊,自己知道不就行了嘛!如果觉得哪里不太懂我自然会去找老师问啊。”听孩子这么说,我突然察觉,“双减”政策一方面减少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告诫家长,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整天盯着成绩看,成绩好了母慈子孝,成绩不好鸡飞狗跳。倒不如把成绩放一放,让他多打打球、做做手工(他的最爱)。以前教育内卷,大家都焦虑不堪、叫苦不迭,现在终于给孩子减负了,作为家长,也该转变育儿思路了。

  “双减”政策实施已经两个多月了,孩子适应得很快很好,反倒是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做法需要改变,思路也需要转变,毕竟教育是需要家校配合的。当教育氛围不再焦虑,学校教育不再分数至上,家长需要配合的,除了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独立、自信的人格外,还要相信孩子的成长能力。

  学生说

  “双减”让我的童年更加多彩

  ■北京市中芯学校四年级6班 单雨菲

  同学们,你们每天的作业多不多?你们有没有因为作业太多而烦恼?相信很多同学都会说,学习任务太重了没有自己的时间,我们就像一个整天只会抄抄写写的学习机器。

  但是,这学期“双减”以后,我们发现作业少了,随堂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我们放学后多了很多自由时间,我有时间练钢琴了,琴艺提升了许多;我也有时间练健美操了,我的身体素质增强了;我还有时间看书了,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每天,我都学一会儿,玩一会儿,眼睛一点也不累。到了周末,我还可以去公园骑自行车,或者去爬山,或者跟妈妈看电影逛商场。这样,不仅使我精神上更放松,身体也得到了锻炼,还培养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我觉得“双减”后的学习生活更丰富有趣了,我的童年更快乐更美好了!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