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山:博物馆建起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
在北京经开区嘉捷企业汇BOX园区中,坐落着北京市首家以书法为主题的博物馆——天佑兰亭书法文化博物馆,虽然今年4月才正式对外开放,但已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参观、交流。对馆长李学山来说,通过文化博物馆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他建馆的初衷。
个人想筹备一个博物馆,绝非易事。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价值,且至少有300件以上的展品,一个博物馆才能通过官方的审批后依法设立。而维持一个公益性非盈利的文化博物馆的正常运营,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54岁的李学山一开始就知道这其中的艰难,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项事业。这份坚持源于他几十年来对书法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沉热爱。“从小的时候开始我就非常喜欢书法,但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和资源,工作以后我拜了书法名家为师,这么多年从未间断对书法的研习。”也是在多年学习的过程中,李学山机缘巧合地收藏到了一大批王羲之《兰亭集序》相关主题的藏品,也渐渐萌生了一个念头:通过建立一家博物馆,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些珍贵的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个想法也迅速得到了北京经开区工委宣传文化部的支持,李学山于2019年开始博物馆的筹办工作。在北京经开区的协调及指导下,天佑兰亭书法文化博物馆在2020年11月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复成立,并在2021年4月正式揭牌。为了给参观者带来更有深度和更有内涵的艺术体验,李学山特别邀请首都博物馆的专家团队进行策展,精心设置了以多媒体等形式打造的沉浸式观展场景。“受场地限制,目前只能展出几十件藏品。所以我们也会定期换展,希望能将自东晋至今的300多件藏品呈现给大家。”
走在馆内,李学山对每一件展品都如数家珍:“透过这些书法作品,我们能了解的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命脉。这份油然而生的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也能让我们在实现经济发展、不断创新创造的同时,有更坚定的信心和勇气。”李学山说。
事实上,天佑兰亭书法文化博物馆自开馆后就发挥了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的社会价值。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企业家、学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交流,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开展文化交流。近期受疫情影响,博物馆暂时关闭,但李学山一天都没有闲下来。“趁着这段时间,我们也在加紧时间策划更多形式的博物馆活动,像公益的书法讲座、体验课堂等。希望等疫情平稳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对李学山来说,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是一辈子的事,为生活多年的经开区贡献一份文化建设的力量,更是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不久前,北京经开区书法家协会成立并在天佑兰亭书法文化博物馆挂牌,当选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李学山第一时间就和各主席团成员讨论交流,并初步策划了以经开区建设30周年为主题的一系列艺术活动。“经开区近些年的文化发展越来越好,随着多个艺术家协会的成立,区内的文化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作为经开区书协的一员,希望能和同仁们一起,给亦城人引入更多的艺术资源,创作更好的文化作品,吸引更多人来到经开区,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风景。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不多,但大家携手一起,就能凝聚起一股力量,推动亦城文化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李学山说。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艳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