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现婕: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金牌讲解员
在北京经开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党群服务中心)做讲解员的5年,侯现婕每年都要接待上百次的团体预约、为上千人讲述党史、党风廉政、雷锋精神等主题展览,但即使讲了无数次的展览,依然每次都能带给她新的感受和收获。5年里,她从会“讲”到会“解”,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升,以打动人心的讲述成为深受参观者喜爱的“侯姐”。在她看来,做一名好的讲解员的关键在于“不能知足”。
侯现婕坦言,2017年刚入职时,对讲解员这个职业的理解远不如现在这么深,“一开始就只是关注怎么去发声,怎么抑扬顿挫,用什么样的表情,同时确保每一段话都没有说错、说漏,这样一场讲下来就觉得自己完成得很好了。”但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的一场场给讲解员的培训中,侯现婕慢慢地对讲解员有了新的认识。“像是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于馆长给我们讲课时就曾说道,如果没有对讲解词进行二次创作,只是背稿子,那甚至不能称之为讲解员。”侯现婕在工作中也渐渐发现,打动参观者的前提是先打动自己,也只有先深入理解展览本身,才能真正确保展览的信息、知识和策展人的思考都能原汁原味地传递给参观者。
此后,侯现婕像是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孜孜不倦地研究讲解词,阅读相关书籍、看党史纪录片、向策展专家请教,还旁听党校的党史培训、专题党课等,广泛吸收党史理论知识。学,然后知不足。侯现婕慢慢发现,顺着一段党史向下挖掘,会找到很多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考。“比如说我们党的三大,没有深入学习就让我讲,可能就是时间、地点、议题等。一次市委党校的培训课让我了解到更多背后的故事。当时,老师指着党的三大会议旧址照片说:你们看这间破败不堪的民房,是历时36年才被找到的,这背后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我们党成立之初被视为“洪水猛兽”,组织生活非常艰苦,会议只能挑偏僻、隐蔽的地方进行。即使如此,全体代表在大会最后一天依然来到黄花岗烈士墓园,由瞿秋白带领大家一起唱《国际歌》,此后这也成为我们党的一项会议传统,延续至今。”侯现婕每当讲起这样一个个感染到自己的瞬间时,都会非常动情。因此,她也希望能够将自己从党史中获得的感动传递给每一位来参观展览的人。
除了自我提升,侯现婕也会结合参观者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讲解。有人预约参观后,侯现婕会第一时间联络对方:是否是第一次来参观?如果是第二次来,那讲解内容一定要有所升级才行。是非公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是研发部门还是生产班组?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不同的人群意味着不同的讲解方式和有所区分的讲解内容。侯现婕说,只有这样才是尊重每一个参观者,也是尊重自己的劳动。
真诚的付出也换来了崇高的荣誉,侯现婕连续三年荣获党群服务中心的“金牌讲解员”称号。不过,比起荣誉,她更加看重讲解过程中参观者的专注投入和情感共鸣,以及讲解结束后的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谢和称赞。“当我传递的内容能够抵达并留在大家的内心时,是我最满足的时刻。这时,我也会更加意识到自己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那种神圣的使命感。”
2020年以来,党群服务中心的展览服务密切结合疫情形势不定期开放,讲解工作不似往年繁忙,但侯现婕一刻也没有闲下来。她和其他讲解员一起开发线上党史课程、组织线上直播看展、到企业和学校等上门送党史课。今年七一前,侯现婕被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推荐成为“北京市党员先锋志愿者”,到几十所高校进行党史学习心得主题宣讲。此外作为北京市党员先锋志愿者,侯现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文艺演出中承担现场的引导服务工作。7月1日那天,在工作的间隙里,侯现婕回想起成为讲解员的这五年,她不禁感慨,“要感谢自己当初的选择,在学党史、讲党史的过程中,我对自身的党员身份、职责和使命,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应到工作中,也希望能以专业的知识、真诚的服务让每位听我讲解的人都能有所收获。”
融媒体中心记者张艳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