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北交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圆桌论坛
主持人朱菲娜
嘉宾
董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尹中立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资本市场研究室研究员
9月2日晚,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宣布,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随后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证监会负责人表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资本市场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需要,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那么,为何选择在北京设立第三个证券交易所?下一步将给参与各方带来什么?未来有何规划?会有哪些新的突破?对于北京经开区来说,又将面临怎样的新机遇?就此话题,融媒体中心邀请国家高端智库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设立北交所非常及时且必要缩小金融资源配置南北差距
融媒体中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自上交所、深交所成立以来,资本市场又一件大事。从资本市场的改革历程看,为何选择在此时设立北交所?如何认识设立北交所的意义?
董昀:我们需要从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大视野着眼,来理解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时机。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阻断知识溢出的通道,阻止中国通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此外,当前全球经济处于长周期的下行阶段,这意味着发达经济体技术前沿的扩张速率在放缓;而40年的高速增长也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离技术前沿越来越近。这“一减一增”意味着,我国通过引进技术、实施流程创新来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
在这种新形势下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意味着我们必须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把自主创新置于更高的战略地位,努力迈向全球创新前沿,如此方可形成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掌握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持续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科技上的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
创新十分重要,但实现自主创新殊为不易。自主创新是一个昂贵的经济过程,必须付出足够的资源来启动、指引和维持。如何有效动员并配置金融资源,就成为决定创新发展成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当前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自主创新方面已有了长足进步,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有待进一步激发。为了补齐金融结构体系的短板,增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北京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尹中立: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的时间节点,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非常及时且必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它们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得不到资金支持,发展就会受到制约。
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融资平台,会极大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是继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之后的第三家交易所,也是在新三板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对丰富和发展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后,内地证券市场就形成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有力支持创业、创造、创新和就业,同步推动注册制实施,有力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未来,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一道,形成中国北、上、广金融中心矩阵,形成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金融稳定局面。可以预见的是,中国金融业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
融媒体中心:目前已经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何还要设立第三个证券交易所?此前传闻多个城市都想设立证券交易所,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北京?
董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有了长足发展,但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未完成,我国的金融结构依然是以大银行为主导的,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包容性、竞争力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仅靠目前的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还不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更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我国金融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
北京是我国的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第一方阵。2013年,“新三板”在北京设立,在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同时,北京的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和创新发展活力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况且,我国北方此前没有证券交易所,金融资源配置的南北差距较大。在北京设立证券交易所,可以利用北京在金融与创新两方面的独特优势,探索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道路,促进科技与资本的融合,实现金融资源均衡有效的配置。
尹中立:首先,北京有一定的基础。2013年,北京就设立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另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南方地区的资源配置机制比较完备,这种情况下,在北京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南北差距。
强化各市场板块的功能互补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融媒体中心:新三板就是针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有了新三板为什么还要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如何定位?和沪深交易所有何区别?
董昀: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日晚发表的视频致辞中指出,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一重要讲话指明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组建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在新三板的基础上组建,发展目标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上交所科创板定位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即硬科技型企业;深交所创业板定位于创新、创造、创意,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相较于沪深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对象“更早、更小、更新”,通过构建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充分体现市场包容性和服务精准性,强化各市场板块之间的功能互补,不断扩大资本市场覆盖面,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坚持转板机制,培育成熟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到沪深交易所继续发展。对于那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给它们提供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它们更早熟悉、更早进入资本市场,培育公司治理文化和信息披露意识。
北京证券交易所仍是新三板的一部分。证监会已经明确,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设立后,精选层挂牌公司将全部转为北交所上市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由全国股转公司统筹管理,仍将坚持与创新层、基础层统筹协调和制度安排。不同于会员制的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将实行公司制,并明确其新增上市公司来源于在新三板挂牌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自次日起涨跌幅限制为30%。在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培育壮大的企业,鼓励继续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尹中立: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不断的改革探索,已发展成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2019年以来,证监会推出了设立精选层、建立公开发行制度、引入连续竞价和转板机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是,严格遵循《证券法》,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基础制度,坚持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维持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京证券交易所“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同步试点证券发行注册制。
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
融媒体中心: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目标是什么?会有哪些新突破?
董昀:如前所述,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发展目标就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具体地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构建适应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结构;第二,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第三,激发企业家精神,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助力高水平自立自强。
围绕这些愿景,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划布局有不少新意:一是上市制度更加包容精准,新增上市公司为在新三板挂牌12个月的创新层公司,试点发行注册制,各项安排与科创板、创业板保持一致,落实中介责任。
二是探索更有效的退市制度,在股份减持方面设置差异化的安排,维持有进有出的市场生态,构建多元化的退市指标体系,北京证券交易所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以退到创新层和基础层。
三是发行机制更加灵活,北交所将引入授权发行、储架发行等灵活发行机制,继续坚持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与北交所服务的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与北交所投资者定位相适应的适当性安排。
四是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提高北交所公司质量,延续精选层市场特色,在股权制度、股份减持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五是采取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再融资制度,形成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融资工具,坚持市场化导向定价,对发行价格、规模不做行政干预。
北京建设科创中心面临新机遇金融支持北京经开区创新发展
融媒体中心:如何看待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来源?对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味着什么?
董昀:短期看,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是北交所上市公司的来源。中长期看,企业家精神充沛,发展前景良好,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是北交所上市企业的主力,特别是那些尚未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将是未来北交所上市企业的重要来源。
设立北交所是进一步明确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举措。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于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交所的设立,是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机遇,可利用北交所的新平台、新机制,进一步为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为技术研发、创新、扩散各个环节提供全链条的金融服务,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将为北京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融媒体中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高精尖产业的主阵地,吸引集聚了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最近,北京经开区有28家企业上榜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总数从10家增至38家,占全北京市小巨人企业的13%。那么,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将给北京经开区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轮机遇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从而取得更快发展?
董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科技创新的高地,拥有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资源聚集度很高,且已形成了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了更为灵活、包容的市场机制来配置创新所需的金融资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要用好改革红利,利用北交所建立以及试行注册制的新契机,抓住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改革的本质特征,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努力为科技与资本的对接提供优质服务,助力区域内生命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汽车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产业链中的优质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