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刘百奇:坚持自主研发做好硬科技

  “你是做火箭的?”每当被人问起从事哪一行,星河动力创始人兼CEO刘百奇的答案总会让人不明觉厉。如果是圈外人,会随之陷入一种懵圈:商业运载火箭到底是做什么的?“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就是一家太空物流公司,用火箭帮客户把物品送达太空上的目的地。”刘百奇总能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一语道破复杂科技的玄机。事实上,这种深入浅出的能力正是源于他对这个行业的充分了解与思考。就像他的创业之路,厚积,然后薄发。

  2018年,刘百奇离开了工作多年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与几位创始人一起成立了星河动力公司。彼时并非是投身商业火箭行业的最佳时机,第一批同行早在2015年就开始试水,且出现过发射失败的前车之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市场对于这一行业的信心。但刘百奇还是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创业之旅,带领团队迅速取得多项成绩,展现出的“星河”速度也开始带动行业不断朝前迈进。对于这样的结果,刘百奇并没有多少意外,因为一切在一开始就已经绘制在他的蓝图之上。

  “创业之前,我们先做了很详尽的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国内外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前景,弄清楚商业火箭的商业化逻辑。对公司的发展模式、技术路径等方面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计划。”在刘百奇看来,星河动力的成功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阶段性的目标。但对于外界来说,这个按步骤“稳步”前进的公司却走出了令人瞩目的“火箭”速度——随着2020年11月7日“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首发成功,星河动力成为国内首家首次发射即挑战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民营火箭企业,也是全球从公司成立到实现入轨所花费时间最短的民营火箭公司。

  从创立公司到第一枚火箭首发成功,刘百奇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能有这样的速度和成绩,他觉得关键在于一开始就坚持了自主研发之路。“有的民营火箭公司可能会选择‘组装’的思路,这种起步看起来快,后面发展却可能很艰难。因为核心部件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因此,刘百奇从一开始就集结了一支平均有10年以上航天工作经验的专业团队,从头到尾全部自主研发。

  在这个过程中,刘百奇的团队突破了制约国内商业火箭研发的卡脖子技术。星河动力自主设计研制的“苍穹”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泵,是国内首台双吸同轴分体涡轮泵。涡轮泵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心脏,它的成功对于后面液体火箭的研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刘百奇看来,星河动力能拥有现在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顺应了国家发展的浪潮。他坦率地说,“现在我们国家还是处于‘星多箭少’的局面,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专注于生产出低成本、发射频次高、可靠性稳定的产品。只有这样,一场说走就走的太空之旅,才能真正变为可能。”“如果一份工作既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又能为国家发展、民族梦想作出贡献,是一件特别有价值感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情。我非常荣幸自己选择并走进了航天行业,为国家火箭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刘百奇说。

  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张艳艳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