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董欣:从技术员到技术专家

  对于生物制药企业技术员来说,日常工作面对的是枯燥乏味的数据、重复不断的试验、艰深晦涩的文献。而亚宝集团公司技术部工艺技术员董欣,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7年,因工作出色被亚宝集团技术系统评为化药注射剂专家。董欣把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条理化的思维习惯,她特别认同一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在总结过去时,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反复出现的,只需要总结一套固定的流程,就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董欣说。

  计划清单提高工作效率

  董欣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化药注射剂研发成果至生产公司的技术转化工作。她所负责的项目从药物研究成果到生产车间的批量生产,涉及大量实验与相关资料的审批、申报,其中不乏耗时两三年的大型项目,但她却能做到化繁为简,高效工作。

  自28岁那年进入亚宝集团技术部以来,董欣坚持每天列工作日志清单,她认为列计划的过程,并不是把工作完完整整地列在表格里,而是梳理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流程。

  在工作日志清单里,她列明了项目名称、项目分类、项目细则等,并随时更新工作进展情况,已完成的工作打对钩,未完成的工作标注红颜色,重点关注。这样一来,目前完成的是新任务还是遗留问题,项目开始到现在的进展情况等全都有迹可循。在这样良好工作习惯的前提下,董欣会随时分析总结工作方法,这样等再遇到相同的问题时,便于复制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我电脑里所有的文件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命名,即文件日期加文件名称加项目备注,且文件排列都是整整齐齐,这样即便文件再多,都可以快速检索到它。”董欣边说边打开硫辛酸注射液项目文件夹,里面项目自成立以来的2500多个文件分门别类一目了然。看着文件夹里排列整齐的文件,董欣颇有成就感地说:“同事们都说我有强迫症,但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受用。”

  思维导图理清学习重点

  在董欣家的书柜里,排列着一摞摞整齐的箱子,里面珍藏着她上学以来的各种学习笔记。“我上学时就喜欢记笔记,这样学习起来更轻松,这个习惯是受爸爸的影响养成的。爸爸有一本厚厚的红楼梦笔记,写满了他的读书心得。”董欣谈起父亲来颇为自豪。但是药事法规内容复杂,并且同类型法规会多次变更,在学习过程中,她发现依靠记笔记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记忆工具,通过发散性思维梳理出关键点,以图文并重的方式,将零散的点状知识建构成系统的网状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加深记忆。董欣发现,对于法规中的申报时间、重点条例等,按照思维导图的架构方式,分级展开学习再合适不过了。

  学习过程中,董欣还会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各类关联事项,例如涉及备案的用绿色、涉及申报时限的用紫色,需要特别关注的用红色。“这样一来,在申报项目时,无需多次翻阅厚厚的法规,直接对照思维导图,项目的申报类型、各环节注意事项、截止时间等关键点一目了然,工作起来轻松多了。”董欣自信地说。在她看来,一份思维导图就相当于一本精简的法规“词典”,有了这本工具书,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在技术部各类文献和申报材料中,经常会出现英文字母缩写的设备代码、机构代码、药品代码、研究技术代码等。“以前,我经常是遇到一个查询一个,可往往是查询时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就又忘记了。为了查阅方便,我就为代码做了英文查阅表。”董欣说。她在学习中总结出的这本英文代码“字典”,按照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遇到新的代码就随时补充,这样检索起来方便多了。

  条理化的思维让董欣不惧任何繁杂,不仅在工作中应对自如,做到井井有条,生活中做很多事情也事半功倍。董欣喜欢挑战高难度的手工模型,她从去年起就在着手制作一个貔貅景泰蓝掐丝珐琅画手工摆件,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父亲。这是一件较为繁琐的手工艺品,以细腻工整、繁花似锦的艺术感著称,涉及捋丝、掐丝、粘丝、点蓝上色、上胶固定等多道工序,但董欣做得非常顺利,她说:“只要逻辑思维清晰,有了大的框架和流程,手工模型接下来的上百个步骤都不是问题。”融媒体中心记者田艳军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