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谦:怀一颗赤子心回到祖国搞研发
五年前,索真医学创始人陈谦离开学习和工作了十年的美国,回到祖国,凭借在分子遗传学领域多年的产学研经验,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创业。北京经开区见证了他的公司从十几平米到几千平米的壮大,陈谦也在这里挑战了分子遗传学领域的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没日没夜攻关基因检测仪器国产化
所谓分子遗传学方向,简单地说,就是基因技术。“基因技术的发展非常快,2000年时,全世界科研力量联合在一起,检测一个人的全基因,就要耗费20亿美元。现在只需要大概几千元人民币,而且准确性更高。”快速下降的成本,刺激着行业的繁荣,基因技术被应用到更多的医疗场景之中,包括肿瘤基因检测。后来,这也成了陈谦创业的方向之一。
陈谦介绍,肿瘤基因检测主要是通过对肿瘤病人进行基因检测,发现致病的突变基因,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精准治疗方案离不开精准的检测结果,但在将基因检测分析作为主营业务时,陈谦发现,市面上现有的基因检测设备灵敏度并不高,而且国内的检测仪器也存在着被国外“卡脖子”的情况。
面对眼前的“困难模式”,陈谦决定主动出击,克服了资金和人才短缺的多重考验,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攻克难关,最终研发出业内灵敏度高的基因检测数字PCR仪,在实现基因检测仪器国产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这项技术在行业的升级。
光头医生与患者“打成一片”
“你是不是陈医生?”一天,戴着口罩正穿梭在肿瘤科走廊上的陈谦被一名患者叫住。“可能是我的光头比较有辨识度吧。”陈谦笑着聊起那次被认出来的经历。早就投身创业,不再坐诊的陈谦,却让很多患者“脸熟”,主要是因为他一直从事的肿瘤基因分析研发工作。
从专注于基因检测分析、试剂研发和生产,到基因检测仪器的创新,陈谦不断延长着索真医学的产业链条。“仪器是上游,检测是中游,基于前面的这两部分,最终我们下游要做的就是为肿瘤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研发个性化的肿瘤疫苗。”在肿瘤疫苗领域,爱挑战不怕难的陈谦,再次实现了创新突破。他首创基于尿液的无损伤循环肿瘤基因检测,开发了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肿瘤治疗技术。其中“肿瘤新生抗原个性化疫苗”荣获包括第三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肿瘤疫苗的研发是与临床、病例密切结合的,肿瘤科的医生和患者就成了陈谦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群。平时,陈谦还会进行一些公益讲座直播,介绍相关的前沿技术,为肿瘤患者提供科学的用药方案。所以,很多肿瘤患者都认识这个“光头医生”,尤其是一些罕见病患者。
在陈谦的手机里,不断闪动着消息的一个QQ群是“腹膜假性黏液瘤交流群”,里面汇集了全国2000多个病人和家属,日常分享着大家的病症和情况。陈谦是被一名患者拉入其中的,“腹膜假性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病,每年大概有2000人发病。这个群里的很多病人都认识我,我们经常在一起研讨病情,他们对最新的疗法的关注和期待,也在不断鞭策我们加快研发的进程。”
感谢经开区这片创新热土
聊起索真医学仅用5年时间就成长为初具规模、行业领先的企业,陈谦总是忍不住感谢经开区这片土壤的力量。“首先是硬件条件好,我们所在的生物医药园建有现代化的研发共享平台,大大节省了企业的研发资金,加快了研发进度。其次是人才氛围好,北京市是全国的创新高地,经开区汇聚了最高水平的一批创新创业人才,人才汇聚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最后是政府服务好,经开区的创业扶持政策很多,包括成为‘亦麒麟’人才,也进一步感受到了经开区‘人才十条’在内的政策支持和帮助。”
创业的热土给陈谦注入了持续创新的动力,激励他在肿瘤基因检测领域的不断攀登。在他看来,基因学科虽然研究的是小小的细胞,但里面所暗藏却是一个难以穷尽探索的宇宙。“目前我们其实还处在0到1的过程中,随着对这个过程的不断优化,未来我们才能实现从1到N的跨越。”陈谦说着这句话时,眼神坚定,仿佛看到了不远处,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而他也将一如既往地奔赴、跨越前行路上的更多个“不可能”。
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张艳艳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