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听,请说话(10s)
抱歉,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吧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蒋澄茹:爱与关怀,社区治理的金钥匙

  “我做居委会工作是半路出家。”蒋澄茹笑着说,一对小虎牙露出来,声音温柔,甚至有些可爱。

  八年前,35岁的蒋澄茹辞掉外企人力资源职位来到林肯社区工作。2021年“七一”前夕,蒋澄茹获得“北京市优秀社区党务工作者”称号。“对我来说,居民无小事。”蒋澄茹说,比起自己获奖,更让她高兴的是所在团队获得“北京先进居委会”称号,非常欣慰大家做的基层工作终被看见。

  建立“一户一档”变身“娘家人”

  “昨天利用一天时间,大家摸清了林肯社区5000多户居民的房屋漏水情况,统计有100多户遇到问题。”在近日的一次社区工作早会上,蒋澄茹总结暴雨期间的防汛进展。

  林肯公园是北京经开区人数最多、人员构成最复杂的社区之一,常住人口1.5万余人,人员流动性大,加剧了居委会了解住户情况的难度。

  面对社区的复杂情况,蒋澄茹有一个“笨方法”。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一家一家敲门,借助疫情防控、垃圾分类、人口普查、换届选举等工作入户了解的情况,加强和居民的联系和沟通,绘制民情图,建立起“一户一档”的数据库。

  打开居委会办公室一人多高的柜子,整齐排满了各栋楼的档案夹,里面详细记录了各家各户的人员居住情况,电子版档案也跟着一季度一更新。这成为她“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成果,精细到什么程度?“我们了解每户的家庭结构。”蒋澄茹说。

  现在,居委会16位工作人员,每人负责1-2栋楼,每栋楼都建起一个工作群,方便彼此在线上及时互动。

  很难想象,蒋澄茹刚到社区工作时,这里的住户连居委会能为居民做什么都不知道。她从老年人群切入,为他们提供一些关怀服务,再通过寒暑假为孩子们组织活动,不断沟通解释,慢慢地让大家了解居委会上传下达、服务居民的作用,成为社区的“娘家人”,住户们有事就找居委会。

  让爱成为习惯行动从心开始

  在蒋澄茹的电脑左下方,贴着一张黄色纸条:“让爱,成为习惯;行动,从心开始。”社区工作常面临居民的不理解,她能做的就是多想办法,行动起来,用心服务。

  别看她天天笑呵呵的,面对社区工作,她也有过崩溃的时刻。疫情时期,居委会10多位工作人员要发放1.5万多张通行证,整整发了3个月,很多人出入不方便难免抱怨。“有些社区人少,很快就发完了,但林肯社区的工作量几乎是其他地方的十倍。”蒋澄茹回忆说。

  每天连轴转,晚上12点左右回家是常事,早上一睁眼想的就是当天工作怎么安排。蒋澄茹没时间去街道汇报工作,领导就来她办公室了解情况,但经常一等两个小时说不上话,她不是接了电话出去安排工作,就是被人叫去处理物资协调问题,在屋里几乎站不住脚。

  更多时候,蒋澄茹展现出的是担当的一面。社区刚推行垃圾分类时,垃圾桶点位从原本的43组减到13组,设置了可回收垃圾柜,很多居民反对,认为小区服务管理人员在偷懒。有位住户甚至测量了自己居住的楼和新置投放点之间的距离,拿着数据去投诉:“我扔垃圾远了这么多,万一走夜路伤了碰了怎么办?”

  面对问题,蒋澄茹和同事们沟通协调,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的力量”。为了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正确投放,每个垃圾投放点都安排专人值班,社工不够,她就招募志愿者,发动驻区单位、党员和学生的力量;人们对垃圾分类认识不足,她就组织宣传讲座,从楼长、党员和志愿者讲起,让他们去带动家人、邻居等身边人;面向居民,他们策划了一系列激励活动,通过垃圾分类换积分,可以兑换垃圾袋、香皂等小礼物,年底评选“优秀家庭”,还举行趣味运动会,把垃圾投放点设置成问答地点,通过打卡,熟悉投放点位置,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通过大家的努力,今年,林肯公园社区获评“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厨余垃圾回收量由以前的每日5桶增加到每日18桶,其他垃圾由原来的每日302桶减少到150桶。

  注重人文关怀成为“向日葵”

  从5个人到16个人,在蒋澄茹的带领下,社区工作迎来了大家的充分支持。她说:“我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服务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向日葵’是我们这个团队的名字,给大家设立一个共同目标:围绕服务居民转,凝聚人文力量。”

  每周,蒋澄茹都要组织大家开展学习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容,学习相关政策条例,还鼓励大家多涉猎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

  在近期防汛工作中,有住户反映暴雨时家里漏雨,一位工作人员在沟通中言语不够专业,没考虑到玻璃幕墙处飘雨的可能性,蒋澄茹建议他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多查查资料。

  在团队内部,她还提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定期编排一个居委会团队自己的节目。在过去的“童心向党,礼赞百年”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中,他们一起表演了一支舞蹈,音乐响起,台下住户们看得开心,也充分展现了居民们的美好生活。

  在大家的共同策划执行下,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能找到对应的“朋友圈”,这是蒋澄茹和同事们的共同心愿,这个心愿如今在慢慢实现。

  融媒体中心实习记者张艳艳


相关新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